袁媛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牢牢把握高质量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是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应有之义,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备的能力素养。要将高质量调查研究传家宝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治意识,站在全局高度,切实增强开展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开展好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应对风险挑战、解决矛盾问题、找准解题路径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把做好调查研究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以高质量调查研究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质效。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站在服务大局的政治高度,统筹常态化调研和专项调研,详细制定调研方案,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主动沉到一线“解剖麻雀”。
强化群众观点,立足群众角度,切实增强开展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多听、多看、多问,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身入”基层,又要“心到”基层。切忌搞走马观花、盆景式调研,把基层调研当作“观光旅游”,把调研现场当成“个人秀场”。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以第一视角体验群众“急难愁盼”,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切实了解群众的意见诉求,总结基层的实践经验。
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问题深度,切实增强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强化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不能逃避问题、淡化问题、忽视问题,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紧盯问题,要带着问题深调研、奔着问题剖根源、寻着问题找答案。强化问题导向,还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做好摸底,深入了解长期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深入工作一线、项目一线,深入基层群众,获取一手资料。
强化破题思维,提高解题力度,切实增强开展调查研究的研判力度、运用力度、转化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要在破题解题、转化运用等方面下功夫、费心思。把握上情是调查研究破题解题的前提。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问题、分析原因,使研究方向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吃透下情是调查研究破题解题的基础。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蹲点调查等方式,边调查边研究,边研究边调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一步找准问题的痛点堵点难点。牢固树立研以致用的理念,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效的实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