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0日
第06版:06

“幸福院”里幸福多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不到10点,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的孝老食堂内,就有三三两两的老人落座。不一会儿,厨房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随着香味“占领”整个大厅,食堂内的老人也多了起来。

“今天这个牛肉炖土豆,炖得烂乎,咸淡正好。”老人张金元一边吃一边夸。

听到这话,其他老人也忍不住加入了“夸夸群”。

“豆角炒得好,入味,好嚼。”“咱这鸡蛋汤给得实在,要在外面,不得一碗顶两碗。”“俺听说明天又给咱们改善了,蒸牛肉馅的大包子,上次就有点吃多了。”……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屋内尽是热闹祥和的氛围。

今年6月,羊四村的孝老食堂正式营业,每天免费为村内满75周岁的老人提供一荤一素一汤的午饭。每周,还会蒸一次包子或包一次饺子,为老人们改善生活。

“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可得铆足了劲多活几年。”不少老人感叹。

羊四村孝老食堂的成立,源于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依稀记得,两年前,他去张金元家时正值饭点,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忙着炒菜。手一抖,油迸了出来,没来得及躲闪,一下子溅到了手上。听到“哎呦”一声,万俊男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张金元已近耄耋之年,一人独居,是村里的五保户。看着老人笨拙地扒拉着锅中的菜,万俊男心里很不是滋味。相继走访了另外7位孤寡老人后,让老人们能“吃好饭”的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孝老食堂带有公益属性,要想在村内建成并持续运营,并非一日之功。

两年来,万俊男一边了解村内老人养老情况,一边抓住机会外出学习,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途径,为建设孝老食堂做足准备。

“孝老食堂只是农村养老的一个窗口,应该让更多老人在吃好饭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学习了解中,万俊男打开了思路。

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功能室……羊四村“两委”也集思广益,一个集用餐、娱乐、学习于一体的“幸福院”初现雏形。

“幸福院”由村内一家废弃的幼儿园改造而成,共11间房屋,目前已有9间投入使用。除了孝老食堂,还有图书室、舞蹈室、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室,让老人“养胃”也“养心”。

“幸福院”建成后,不少老人爱出门了,还没到饭点,就早早来到了屋内。对于张金元这样的孤寡老人来说,“幸福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来自家的一股烟火气儿。老人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拉拉家常,孤独感消减了,生活更有奔头了,笑容爬满脸庞。

让万俊男没想到的是,“幸福院”涵养的文明新风,还悄悄蔓延到了村内的各个角落。

有人争当志愿者,每天准时来到孝老食堂为老人服务;有人送来肉蛋奶,短短3个月,仅捐赠的牛肉就有50公斤;各种食物更是多到冰箱都装不下……敬老爱老的风尚形成,村民们的向心力更强了,紧紧拧成了一股绳。

“以前为了村庄建设,涉及个人利益的,都不愿意让步,现在基本不用做工作,大伙儿就主动来支持。”万俊男说。

“今后,我们还想继续发动爱心人士捐款,并做好精神激励。另一方面,想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改良盐碱地,提高旱碱麦的经济价值,促进孝老食堂可持续发展。”万俊男说,他们还想把“幸福院”剩余的两间房屋改造成健康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站,让老人们过上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2023-09-20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4579.html 1 “幸福院”里幸福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