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左雪雪 吴 彪 本报记者 张梦鹤
近日,走进河间市黎民居乡赵召庄村,聚祥源家庭农场的果园内,一颗颗色泽鲜亮的西梅挂满枝头。果实饱满丰盈,宛如璀璨的宝石,十分惹人喜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我们一共种了10亩地西梅,今年喜获丰收,不光品质和口感特别好,产量也大幅增加,每棵树能产出约40公斤西梅,一亩地能收获2200多公斤。”硕果坠枝,农场负责人李会响喜上眉梢。
李会响说,聚祥源家庭农场自成立后,一直专注特色果品种植。每年自6月开始,李子、西梅、梨、苹果等各种水果便渐次成熟。现在,西梅的收获期可以持续到9月下旬。
除了在品种上尝鲜,在种植管理上,他更是精心。园里能产出优果,离不开他别具匠心探索的果园生草模式。
“果园生草,并不是让树下长上草,就不管了。而是等到这些草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用机械除草。几个月后,割落的草腐烂在地里,就成了天然的有机肥。”在他看来,这些杂草是增强果园有机质的好帮手。不仅如此,地里有草,就有草荫,夏天地温可以低上几摄氏度。冬天,草甸还是土地的“棉被”,地温可以提高几摄氏度。园里有了这层“绿衣服”,草根还像是土壤的毛细血管,将地表的水全都运送到地下涵养起来,起到供水、排水的作用。
走自己的种植道路,李会响还是有机肥的忠实用户。每年,他都要外出寻觅粪肥,腐熟好了,再施回地里。
品类丰富、果品优秀、错峰收获,如今,来这里采摘游玩的顾客不少。
“这段时间,西梅的人气最旺。一个新品种还没开园就卖光了,现在正熟的蓝蜜西梅,也已经卖出去三分之二了。依靠采摘、配送,每亩地能收入4万多块钱。现在,园里的其他果品也在陆续成熟,欢迎朋友们来采摘、游玩、品尝。”李会响热情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