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流经城市景观以国画的形式动了起来,站在船上可沉浸式体验运河风情从身边掠过,在多画面智能融合的空间里体验非遗文化,扫码即可享受AI换脸,触发雷达装置可听古人奏乐……国庆小长假,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游客爆满,人们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在数字化、智能化营造的“声光电”世界中,感受了一把科技的力量。
流动的《运河非遗盛景图》
走进非遗展馆,一楼共享大厅正在循环播放《运河非遗盛景图》,画面宏大、声效震撼,顿时吸引游客驻足。
4分钟的影片,以金坛纸刻《大运河长卷》为创作依据,内容为运河非遗动态长卷,展现大运河沿线六省两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米长的L形LED大屏幕共分上下两块。上屏,运河流经城市的地方代表性建筑和非遗技艺,从北向南缓缓而来,北京天桥、天津古文化街、沧州沧曲书舍、扬州瘦西湖……下屏则是电子地图,城市地名“镶嵌”在滚滚运河水中,与相应的城市风情上下对应。35个城市的运河风貌与非遗文化,通过国画风格的手绘图展现出来,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整幅长卷动了起来,犹如流动版的“清明上河图”。
木船之上“轻舟摇梦”
非遗展馆二楼大运河生活美学展厅,在众多美轮美奂的建筑、生活场景及非遗物件的包围中,一艘古式木船异常夺目。
木船的四周,长达40多米的弧形幕布上,3分19秒的影片《轻舟摇梦》正在循环播放,观者跟随镜头从杭州出发,经过杭州拱宸桥、安徽宏村、山东泰山、沧州清风楼等,一路抵达京津,运河沿线代表性建筑和非遗技艺不断进入视野。景色四季变换,非遗项目不断更迭,人在船上坐,景在幕上移,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油然而生。
仔细打量,这艘24米长的木船暗藏“机关”,船顶、船下有18台投影仪同时投射,船上的货箱摆设也能当座椅,站于船头,运河水流缓缓,游人也从南到北沉浸式体验了一把运河风情。
多维空间探索奇妙之旅
要说非遗展馆中哪个展厅最吸引孩子,当属三楼非遗传奇·运河狮奇妙探索之旅展厅。这是一个融入了诸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展厅,所呈现出的多维空间甚是震撼。
体验厅中,四周和地面完全被画面覆盖,伴随着不同的音效,大运河沿线非遗文化席卷而来,舞狮、皮影、泥塑、打铁花……长22米、宽17米、高4.6米的区域里,画面清晰,动感十足,不少小朋友在地上蹦来蹦去,试图去踩水花或树叶。“能呈现出这样的多维立体空间,是由48台高清工程激光投影机,配合顶部的四面背投幕,通过多画面智能融合技术打造而出的。”非遗展馆技术人员介绍说,这里有30个摄像头采集人的位置,通过红外感应技术实现人与景互动。
在序厅和尾厅中,各种数字化的体验和互动,激发出人们探索的乐趣。序厅中的《千音万感》,只要你站在特定位置,便可触发雷达互动装置,前方屏幕上的乐师就开始吹奏笛子、洞箫,弹奏古筝或琵琶。尾厅中的《千文万华》,同样触发“机关”后,墙面内容由静转动,展现雕版印刷、金坛纸刻等古老非遗技艺的影片开始播放。而AI换脸,则采用了智能人脸合成技术,游人扫码拍照后便可植入到画面中人物的头上,多人交互体验,甚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