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搭子、运动搭子、旅游搭子、游戏搭子、考研搭子……最近,“搭子”新型社交方式在年轻人中盛行,搭子式友谊也让不少人的生活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一个新型职业——“陪伴服务”也悄然出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需求。
万物可“搭”
国庆假期,23岁的万晓冉计划去西安旅游,想约朋友一起,大伙却各有计划。无奈,她想到了最近很火的搭子社交,便在几个微信群里发了信息,很快就有人联系她。
对方是位比她大10岁的姐姐,两人住同一个小区,但并不相识。讨论过旅行的详细计划后,两人一拍即合。5天的行程,邻居姐姐对她照顾有加,她也为姐姐带去了很多快乐,一路上,两人不谈工作,不谈家庭,只分享旅途或人生中的开心事或处事心得。“短暂的几天相处,遇事既不用单打独斗,又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感觉很舒服。”万晓冉说,和这位姐姐以后可能不会经常见面,但也算是多了个朋友。
和万晓冉不同,正在备战考研的赵磊,则遇到了自己的考研搭子。在搭伙的过程中,两人联系仅限讨论与考研有关的事情,从不涉及其他话题。“毕竟隔着屏幕,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互不打听私事让彼此都觉得轻松。”赵磊说。
在记者走访的人群中,不少年轻人找“搭子”吃饭、运动、玩游戏都是常态。此外,还有追星搭子、踢球搭子、拼车搭子、上学搭子等,真是万物皆可“搭”。
喜忧参半
所谓“搭子”,是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有些是相识相知的朋友,约定好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起去做某件事;有些则是在互联网或是在某些场合中结识的陌生人,因某一共同爱好或需求而结成彼此陪伴的社交关系。用搭子们的话来说,“比朋友浅一层,比同事深一层”。
很多年轻人通过“搭子”社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玩伴,有的则摆脱了空虚寂寞,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搭子社交也不是事事如意。国庆假期,通过社交平台而成的“旅游搭子”不在少数,有的是为了人多热闹,有的是为了增添一份安全感,也有的是为了分摊费用、节约成本。然而,不少看似美好的“旅游搭子”,结果却可能是一地鸡毛。
来自吴桥的一对旅游“搭子”,旅途中因为费用分摊不均起了矛盾,虽然勉强完成行程,但双方都表示再也不和陌生人搭伴旅行了。也有的旅游搭子,暗藏诈骗陷阱。希望年轻人在寻觅“搭子”时,擦亮眼睛,谨慎搭伙。
“陪伴”兴起
有道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搭子式社交流行,让不少年轻人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开始“出租”自己的闲暇时间、技能或经验。
在某社交平台上,输入陪聊、陪诊、陪游、陪练等词条,就会出现这类服务项目以及相应收费标准。我市多个家政公司推出陪诊服务,负责陪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看病,包括挂号、就诊、取药等服务,价格在每小时50元至100元不等。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提供陪练服务的多为健身教练或体育特长生,而陪聊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在校学生,通常有空巢老人家庭或特殊家庭的子女下单并付费。
“陪伴经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既解决了人们的精神困惑,又扩大了就业渠道,值得推广。”市区某招聘服务平台负责人说,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求职者将目光放宽,愿意从事陪伴职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