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大运河,流到这里折了个弯儿,一个大半圆形的弯儿,像个硕大的耳朵。捷地镇就在这个大耳朵的边上,紧紧地依偎在大运河的堤岸旁。
“这河怎么会有这么个大弯呢?”我满怀疑惑地询问镇子里的老人。
“这河可不止你眼前这一个弯儿呢,从南到北,有着数不清的弯儿,这是为了古时候行船,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船夫都能自如地停泊、滑行,直直的可不行哟。”爷爷神秘地说着,仿佛这是门儿充满玄机的大学问,“在那时候,没有航空,没有铁路,这大运河可就跟现在的京沪高铁差不多,北通京津,南连苏杭,南来北往的都指着它呢!”
老人讲起大运河的事,滔滔不绝起来,仿佛那是一部永远也讲不完的书。
乾隆爷下江南,定是风调雨顺好年头。镇子上的老人们这么说起时,眼里充满着神奇的光芒。有一年的春天,乾隆皇帝沿运河南下,乘船至此,正好小憩醒来,就问身边的大臣纪晓岚,这是到哪儿呢,纪晓岚聪明机智,怕说捷地(劫帝)镇有所冒犯,便随口脱出,醒龙镇。龙来了,镇村醒啦!乾隆大悦,这小镇也由此得了醒龙镇的美名。也正因了运河这绵绵流长的河水,才有了古时数不清的过往船只、船队,南来的商贩,北往的镖客,闯荡的艺人,显赫的达官,来来往往,浆声不断。当然,也少不了船匪水霸来作怪,由此又演绎出了众多英雄豪杰争斗的精彩大戏,沧州人,把式厉害着呢,江湖上也就传出了许多诸如镖不喊沧的佳话。
镇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几个把式高手坐在大堤上,借着皎洁的月光,高谈阔论着各自的高超武艺,切磋正酣,忽然不远处跑来一匹白马,雪白雪白的鬓毛,闪闪发亮。哇,这下可有显示本事的机会了!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飞身冲上去,白马的速度却更快,一声长嘶蹿了出去,只见人们飞身走影,辗转腾挪,使出看家的本事,眼看把个白马圈在了水边,但一眨眼,白马就没了影儿,只剩下一河清凌凌的水奔流不息,如一匹奔腾的马……钻水里了吗?一个水泡都没冒呢?几个人摸不着了头脑。回去后跟老人们提起,老人们听了笑呵呵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别说白马,就算得了白马的毛儿,也算你们有本事呢,那可都是运河里的宝啊,是运河的精灵!
有谁能猜得透这大运河的神圣和厚重呢?千年的运河水流淌了千年,度过数朝数代,流到这,却不知不觉里有了流干的时候。
“运河这儿怎么干的呢?是因为有了铁路,不再那么需要行船,年久失修的原因吗?”我失望地问老人。
传说是乾隆经过此地,为治理运河防洪,题了五言御碑。随口说了句“碑倒河干”。“文革”期间破“四旧”,御碑就被推倒了……之后,绵绵不断的运河水就真的干涸了。
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千年运河,百年兴衰啊。脸色愈发神秘起来。
现在的乾隆御碑早已被竖了起来,而且专门修建了御碑苑,更让人可喜的是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我似乎又看到了大运河绵绵流长的河水,又孕育出了新的无比的灿烂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