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第06版:06

孝顺侄媳牵红线 长寿老人结连理

张淑荣(后排左一)和家人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本报通讯员 迟红勇 李 坤

2018年,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刘石桥村,91岁的郭老爷子和98岁的薛老太太喜结良缘,两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开启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成就这份堪称奇迹的姻缘背后,是一个关于孝与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张淑荣。

在刘石桥村,说起张淑荣,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多年来,她孝敬公婆、赡养大伯的故事在村里广为传扬。

幸福生活从“勤”来

1988年,23岁的张淑荣从盐山县冯家洼村嫁到了孟村刘石桥村。当时,郭家的家庭条件远不如张淑荣的娘家。张淑荣也是在亲戚的介绍下,相中了郭家二老在村里的好口碑,还有郭云邦身上那股子机灵勤奋劲儿。张淑荣一直都坚信:过日子不怕穷就怕懒,只要人勤快肯吃苦,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婚后,为了把日子过红火,夫妻二人默契地做好分工。郭云邦在外打拼,张淑荣在家陪着公婆和大伯一起耕种家里的13亩农田。等到3个孩子来到他们的生活中以后,张淑荣就更忙碌了,睁开眼睛全是活儿,起五更睡半夜是生活常态。

郭云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建筑工人到粮油经销商,再到经营一定规模的公司,一步一步地发展,离不开这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和贤惠能干的妻子给予他的力量和信心。

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家庭生活缺失的那一部分,张淑荣从不抱怨。她说,忙起来的时候,丈夫一年到头回不来几次,好不容易见面,舍不得唠叨,只谈欢喜不言愁。

2000年,事业发达的郭云邦在村东一口气儿盖起了3栋新房。经济和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夫妻和睦,老人安康,孩子乖巧,郭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孝敬公婆一人担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命运的魔爪却按响了门铃——张淑荣的婆婆因患脑栓塞突然瘫痪在床,时隔不久,公公又查出了癌症。摊上这些棘手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心力交瘁,可是张淑荣并没有慌乱,她用乐观的精神从容面对。

张淑荣瘦瘦小小的身板,却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的心里始终燃烧着一束小火苗,那就是希望。她不叫苦不说累,尽心尽力地伺候老人。只有家里安稳有序,丈夫才能安心在外打拼。

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极为麻烦,除了吃喝拉撒,还要定时翻身、擦洗。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淑荣的这份孝心和耐心一直都在,日出日落,岁岁年年。

婆婆在病床上瘫痪了10多年后离开了人世,张淑荣对公公的照顾更加细致。这些年,公公不知道自己患癌,和儿媳一起照顾着瘫痪的老伴儿,心气儿一直挺足。婆婆去世后,公公情绪低落,精气神儿和体力都大不如前,渐渐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圆了九旬大伯婚姻梦

多年来,张淑荣是那个和时间赛跑的人,她就像陀螺般一直旋转着,不知停歇。送走公婆后,聋哑大伯想找个老伴儿的心愿也提上了日程。

自打张淑荣嫁到刘石桥村那天,大伯就一直跟着她生活,老人待她如亲生女儿,为这个家更是没少出力。虽然大伯不能言说,但她还是明显地察觉到公公离世带给大伯的打击和伤痛。张淑荣想,老人已是91岁高龄,得让他过一天就有一天的生活质量,精神有寄托,余生不孤独。

无巧不成书。就在夫妻二人力排众议为大伯张罗着说亲的时候,郭家的亲戚和薛家的亲戚在同一个病房里住院,大家在闲聊的时候竟然促成了两位老人的姻缘。2018年8月,郭云邦夫妇为两位接近百岁的老人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如今,95岁的郭老爷子身体依然康健,102岁的薛老太太思路清晰明朗,能够跨过百岁的门槛是幸运而又自豪的一件事,这其中也离不开张淑荣悉心的照顾。为了防止老人滑倒,张淑荣专门为老人的屋里铺上了地毯,怕陶瓷碗老人端着太沉,张淑荣就给老人换成塑料餐具。前一阵子,薛老太太感染了肺炎,命悬一线,又是张淑荣把饮食起居精细到每一个细节,硬 把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为了照顾好家里的老人,从婆婆生病开始,张淑荣就没再种地,但她一直都有养花种菜的心思。她把雨水收进桶中,就是为了浇灌那一块小菜园。虽然每天囿于一方小院,但日子总是有盼有乐。

天气好的时候,两位老人时常到院里院外地晒晒太阳。遇到有人来访,薛老太太总爱欢喜地说一句“我们俩加起来200岁啦”。郭老爷子特别爱笑,那朴实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心里的一朵幸福花。

岁月在张淑荣的脸上刻下细密的皱纹,也在她心里沉淀下乐观与坚韧的力量。如今,3个孩子都已成家,他们也都延续着父母给予的善良和正直去做人做事。

丈夫和儿子同为党员、各忙事业,并且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公益活动。张淑荣还是一如既往地守着这方小院和两位老人,期待着每个周末孩子们归来,享受着灯火可亲的幸福生活。

2023-10-3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7690.html 1 孝顺侄媳牵红线 长寿老人结连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