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俺村这几年变化忒大,风气也越来越正。”“新风尚取代旧习俗,红白事儿不攀不比,要比就比孝老敬亲。”……走进吴桥县王温村,聊起村里的文明新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王温村能完成这样的“精神蝶变”,还要从村“两委”不懈推行移风易俗说起。
“俺村不大,大伙儿多外出打工,挣的都是辛苦钱。可怪的是,有了白事儿,不论有钱没钱,都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太严重。”说起推进移风易俗的缘由,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良感受颇深。
一个白事花费好几万元,对于省吃俭用的庄户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王书良知道,如此行事,虽然人人嘴上不说,实际上都被压得喘不上气。
为给大伙儿排忧解难,王温村“两委”决定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2010年,经过多番讨论、研究,王温村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白事上,由红白理事会负责买菜,取消坐大席,改为更经济实惠的杂烩菜;只直系子女穿孝服,其他亲友从简;减少用烟、用酒,烟从四五十条减少到十几条。红事上,限制用酒金额,一桌席花费不超过300元……为了给村民们真正“松绑”,红白理事会还制定了红白事简办标准。
要打破多年的传统、转变村民的思想并不容易。为此,红白理事会成员没事儿就通过大喇叭、走街入户等多种途径宣传。即便如此,还免不了有观望的村民。作为红白理事会会长,王书良亲自把关,坚决按照村里新出的章程引导村民操办红白事,为刹住大操大办风开了个好头。
“后来,大伙儿看到白事简办确实实惠。以前操办一个白事,要花好几万元,现在花个七八千块钱就办了,不管有钱没钱,都能接受了。”王书良说道。随着简办新风越来越浓,今年,王温村红白理事会还提出了“少献纸活花圈”的倡议,将白事的纸活花费由2000元降低到600元。
为了让移风易俗的新风深入到村民们的生活中,王温村“两委”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对村民们进行文明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
“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把一些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所以,村规民约的内容,也是基于咱村庄发展、村民生活中易出现的矛盾点制定的,涵盖了移风易俗、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孝老敬亲、友邻互助等多个方面。”王书良说,村规民约中一条条朴实、有力的倡议,成了村民们行事的准绳,引导着大伙儿迈向更文明、和谐的乡村生活。
不仅如此,王温村还定期评选“好儿媳”“ 尊老爱幼好家庭”,并在大喇叭中广播宣传,鼓励村民们孝老敬亲。每到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慰问老人,给老人们发放生活福利。
随着文明新风的盛行,王温村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村里无邪事、无怪事,村干部也不用总为东家长、西家短的琐碎事劳力费神,全村上下出现了争相发展经济、争做文明村民的喜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