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2日
第05版:05

裘聪颖:

将《诗经》融入英语课堂

本报记者 魏焕光

裘聪颖在讲授《诗经》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日前,河间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裘聪颖创作的书法作品,摘录了《诗经》中的诗句以自勉。这位诗经文化传播达人,在英语课上将《诗经》优美词句翻译成英文,用《诗经》中的字词为园林命名,把《诗经》有关篇章编成情景剧,在瀛海公园《诗经》大讲堂义务讲授《诗经》……诗经文化已经融入她的工作和生活,变成她服务社会的精神载体。

因教学爱上《诗经》经典

将《诗经》融入英语课堂

记者:您最初是如何喜欢上《诗经》的?

裘聪颖:我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受家庭影响,自幼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尤喜诗词。与《诗经》结缘,源于帮助同事讲授校本教研的公开课,我向她推荐了《诗经》中《邶风·凯风》这首诗。在这节课的打磨过程中,我对《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欣喜而感动,被《诗经》的文学魅力所折服。

同时,我也发现,这首诗对孩子们的教化作用非常大。听完课后,有个高高大大的男生小声对我说:“老师,我对父母不够孝顺,我还不如酸枣树呢,我要改变自己。”我当时就心动了一下,这节课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粒爱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经典的教化作用是润物无声的。

对青少年来说,社会的引领、父母的教化、师德的浸润,就像那温暖和煦的凯风,为成长中的一棵棵小树固本、扶正,使其健康成长并成材。《论语》里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嘛!

自此,我便和几个好朋友开始静心学习研究《诗经》。后来,我们几个人决定每周逐篇研读并背诵一首《诗经》里的诗。这种做法已坚持五六年了。

2017年,听说河间的董杰老师开设了《诗经》讲座,便开始听董老师的课,董老师文化底蕴丰厚,博学多才,我们受益匪浅,学习《诗经》的热情更高了。

记者:您用英语给学生讲《诗经》,能否说说怎么产生了这个想法?您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

裘聪颖: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英文阅读关注得多一些。有一次,我读到一篇介绍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翻译中国古诗词之美的文章,本就喜欢诗词的我,便被吸引了。再一看,还有翻译经典《诗经》的篇目,我便爱不释手了。学到flower这个单词时,我便想起了“The peach tree beams so red,How brilliant are its flowers!(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猜flower这个单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这句话中peach、tree、red几个单词也是同学们常用的单词,学英文的同时记住了这么美的句子,同学们新鲜又好奇,效率提高了不少。后来,我也把类似于“By riverside are cooing,A pair of turtledoves;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A fair maiden he loves.(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优美简单的句子融入到了课堂。这些美文美句,熏陶着孩子们爱上了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给我发信息:“老师,因为您,我爱上了文学,选择了我喜欢的专业,谢谢您。”还收到一个学生发来信息:“老师,今天我们学校演出,我的节目是朗诵《诗经》英文版《关雎》,同学们掌声不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人师,听到这些话,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用《诗经》字词为园林命名

坚持不辍义务讲授《诗经》

记者:在学校传播诗经文化,您还做了哪些事?

裘聪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有益于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三观。我们学校特别美,就像一个大花园,进入校园,随处可见刻有《诗经》的古色古香的标志牌。我给每处园林用《诗经》元素命名,如“仰止园”“景行林”“攸翰园”“哲成林”“信南山”等等。这些内容有的是激励同学们你追我赶、努力学习的;有的是赞颂老师们德才兼备、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更高追求的;有的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事业有成、大智大勇之人的;有的是引导同学们淡定从容、不断进取,成为国之栋梁的。随处可见的《诗经》词句,陪伴并浸润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融入了诗经文化。学校联欢时,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们排练了情景剧《鹿鸣》,表现了大家团结互助、快乐和谐工作的主题,我给大家讲解诗的内容和含义,请了专业老师谱曲,找来专业的服装和道具,把诗演出来呈献给大家。我还把《卫风》中部分诗歌进行整合,和同事们以诗朗诵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看。热爱书法的我也带领几个同事写《诗经》、刻《诗经》等,乐此不疲。总之,不同形式的诗经文化提升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和生活品位。

记者:听说您业余时间还义务讲授《诗经》,能否讲讲相关感受。

裘聪颖:在董老师的鼓励下,今年开始,周末和节假日,我开始在瀛海公园集贤阁诗经大讲堂义务为大家讲解《诗经》,让普通大众感受《诗经》之美。《诗经》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文化因素仍在我们身边。我的讲解能让大家了解《诗经》、喜欢《诗经》,让我很有成就感。自小,父母经常教导我,要读圣贤书,要有一颗公益心。田晓莲大姐对我说,本来觉得《诗经》晦涩难懂,可是听了我的讲解,开始喜欢了,每期必听。还有擅长写诗词的一位老师说,以前对《诗经》了解得少,听了我的讲解后也是期期必来,我十分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其实,为大家讲解的同时,最受益的是我自己,每次讲完之后,我都会和董杰、韩爱华、焦梦花、贾香莲等老师讨论交流,我开始更深地钻研古时先民们的历史文化,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诗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传播诗经文化感召年轻人

记者:能否结合几首诗谈谈《诗经》的现实意义?

裘聪颖:《诗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包含政治价值、社会交际、教化百姓、四季劳作等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仍具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氓》是一首描写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到婚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那种怨恨直至决绝的悲情,催人泪下。作为现代女性,从这首诗当中我们可以感悟出几个道理:一是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规则,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受制于当时的社会规则。二是婚后的女性要自强自立,不能把进入围城当成最终目的地,而要当成人生的新起点,要不断成长、自我充盈,一个家庭需要真情的沟通和温暖的陪伴。三是现代女性要珍惜爱情,可婚姻一旦失败并难以挽回时,要及时止损,不能从悲痛中难以自拔,美好的生活还要重新开始。

《七月》也是我喜欢的一首诗,它就像一幅描绘古时先民四季生活的风情画,古代先民们朴实至美的情怀、温馨的家庭生活、快乐的聚会等让这首诗至真至纯,语言原始而又华丽,这些神韵悠长的诗句,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和先民们四季无休、勤勉刻苦的劳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把这种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同时,这首诗对我们当代的生活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劳作、社会伦理、礼仪等方方面面。

《文王》这首诗我也喜欢讲,它是《大雅》首篇,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歌颂文王受命于天建立周邦的功德,叙述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和劝勉周成王和后世君王,以殷为鉴,要吸取殷商的教训,效法周文王,实行德政,厚德载物。此诗的主旨对我们仍有现实和长远的政治意义,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治理国家的至善之道。

记者:在您的影响下,是否有其他人加入了学习和传播诗经文化的队伍?

裘聪颖: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十年来,学习《诗经》的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承诗经文化的相关活动中。河间是毛诗的发祥地,能够传承诗经文化,作为河间人,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荣幸。我的朋友们把所学内容运用到了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诗经》、感悟《诗经》之美。还有的带领家人一起学习,领悟《诗经》之道、《诗经》之德。由点到面,我相信,在河间这片热土上,《诗经》的种子定会撒遍各个角落,开花结果,让《诗经》这部文化经典重绽勃勃生机。

2023-11-02 本报记者 魏焕光 裘聪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7916.html 1 将《诗经》融入英语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