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06版:06

中草药扎根 盐碱地“上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孙良君介绍综合利用盐碱地的规划

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研学

“醉心中草药种植”“有想法爱折腾”……在沧县旧州镇感化屯村及周边村子,提起沧县神然生态园的负责人孙良君,人们并不陌生。前些年,在外赚了钱的孙良君想要反哺家乡,回到村里投身农业生产。为了让流转的盐碱地重焕生机,他想方设法改良土质、寻找耐盐碱的适生作物,借着中草药种植,走出了一条特色十足的三产融合道路——

自费改良盐碱地

近日气温越来越低,大田渐渐回归寂静。而沧县神然生态园里,依然是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旷场上,金灿灿的玉米囤一排排,彰显着好“丰”景。地头上,几位工人忙着铺水龙,让汩汩清水流入农田,为已播下的老品种旱碱麦添加生长动力。沟渠里,依稀可见旺盛生长的中草药,好似在提醒着这里的变化——前两年来此采访,这片地界还是中草药的天下。

“以前这一片种的是宿根鼠尾草,有抗菌消炎、美容益智的功效,开紫花,很多人误以为是薰衣草,极具观赏价值。更可贵的是,它不仅耐盐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盐碱地改良。地力改善了,现在才能种上玉米、小麦。”生态园负责人孙良君说。

改良盐碱地,是孙良君建起神然生态园后,不懈推进的一项工作。

前些年,由于地力瘠薄,老百姓对这里提不起耕种兴趣,渐渐地,不少地块成了芦苇、碱蓬等杂草的天下。在外经商赚了钱,孙良君想要反哺家乡,便在村里流转了不少河滩地和盐碱地,开启了盐碱地的“上新”之旅。

“河滩地是人工挑河时形成的,多是由沙土、胶泥等组成的四合土,地力稍好,但也不乏弱盐碱土壤。河滩地南侧的几百亩地,则是强盐碱地块。”孙良君的改造计划,主要针对强盐碱地块。

结合老一辈的改造经验,他找来挖掘机,先从挖沟淋碱开始。不过,为了加速改造进程,不同于以往每四五十米条台田挖一趟沟,他这儿的条台田,要窄上许多。

“挖的沟多,淋出的盐碱就多,改良效果更好。”这样一来,作业量大幅增大。雇一天挖掘机,要支出2000多元,可投入陡增也挡不住孙良君的步伐。

“挖沟后,靠着雨水和灌溉冲刷,盐随水走,淋到了条台田旁的沟里。如果条台地块不平,还要平整地块或者起垄,将水拦截下来,防止改良不均。检测出盐碱度降低了,再将条台旁的部分沟渠回填。平整土地时,拌入腐植酸钾、农家肥等,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让它的通透性更好。”孙良君娓娓道来。

经过这样一番改造,土壤的盐碱度有所改善。即便如此,也不能直接种上玉米、小麦。不然,不仅作物难以适应,产量受到影响,土壤还有可能再会板结。

“寻找耐盐碱作物,有两个方向。一是种植可吸收盐碱的作物,但这样的作物还田后,盐碱物质也返回大田,不可行。再就是选择耐盐碱的作物,其中,中草药是首选。通过查阅典籍和多次试验,我们发现,盐碱地上长出的一些中草药,药性更优越,甚至可以成为道地药材。收获后,不仅能产生经济价值,将根系、茎秆粉碎还田,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孙良君说道。

经过多年观察、筛选,鼠尾草、洋姜、艾草、蓖麻走入了他的视野。

“前几年,我们挑选了宿根鼠尾草种植。不同于高秆鼠尾草在盐碱地难以存活,这个品种耐盐碱,种上后不光活了下来,长得也好,而且抗冻,可以连续收获3年。春秋收两季,收获叶子和种子后,茎秆、根部被粉碎到地里,再浇上水,腐烂后就成了腐植酸。”

更让孙良君高兴的是,近几年,长江水涌入生态园毗邻的河里,灌溉水质大大改善,也助力了盐碱地改造。

如今,生态园还有140多亩盐碱地尚待改造。今年,孙良君还计划和一家科研院所合作,使用对方提供的盐碱地改良配方,在降低改造成本的同时,期待着更好的改良效果。

挖掘适生中草药

将中草药应用到改良盐碱地中,孙良君并不是心血来潮。这些年,醉心中医药文化的他,越来越发现,中草药与盐碱地有着不解之缘。

走进生态园的中药超微粉碎车间,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四下打量,原来是角落里一簇簇干枯草木散发出来的。

“这是罗布麻,是咱盐碱地特产的野生中草药。别看它野生时在盐碱地上长得特别好,但我们尝试着自己育苗种植,都没有成功。”孙良君说,罗布麻的叶子多被制成茶品,具有平肝安神、调节血压的功效,近年来,在消费市场备受欢迎,需求量大增。

其实,将罗布麻做成茶饮,历史悠久。

“我们这儿的人,都管罗布麻叫‘茶叶棵子’。小时候,村里卫生室有位上岁数的孙大夫,常常念叨‘茶叶棵子’春芽,说是清朝的贡品。原先有专门的人出宫来收,要求特别严,不能收割太晚,晾晒时要阴干,有少许杂草也不行,发了白的更不行。后来,我上了中学,才知道这贡品‘茶叶棵子’的药用名称叫‘罗布麻’。”孙良君说道。

认识到这种盐碱地适生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孙良君在它的开发利用上下足了功夫。每年,除了自己去盐碱地收割野生罗布麻外,还回收野生罗布麻,带动起周围村庄的20多位妇女增收。

“收来原料后,我们可以取叶做茶,或者破壁成粉与旱碱麦面粉混合,做成罗布麻面条。”其中,制作罗布麻茶叶,尤需精细。将罗布麻叶子蒸熟后,自然晾晒,随后,与秘制配料混合炒制,这样,制成的茶叶才十足清香、口感醇厚。今年,生态园已将2000多公斤罗布麻叶制成茶品和面条。

“除了罗布麻外,盐碱地上特有的马齿苋也成了我们的加工原料。很多人对这种野菜并不陌生,但不知道它也是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具有调节血糖血压、清热解毒的功效。”

除了寻找野生中草药,孙良君还挖掘出不少可种植于盐碱地、又颇具经济价值的中草药。目前,除了鼠尾草,洋姜也被他格外看好。

“洋姜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浑身都是宝。洋姜花长得漂亮,极具观赏价值,还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被制成花茶饮用。”孙良君说,“若是食用方法正确,洋姜可以调理血糖。洋姜的春芽可以制茶,收获的洋姜块茎,破壁成粉后,也能制作成各种面食。”

今年,生态园种植了几百亩洋姜。眼下,虽还未到挖姜的黄金期,已有客商上门采购。

不仅如此,在种植中,生态园坚持野生抚育模式,不喷施除草剂、不施化肥,虽然产量低,但药效好。以高品质中草药为原料,积极发展盐碱地上的特色农业,孙良君还引入了大型低温破壁机、旱碱麦石磨面粉机、面条加工流水线等深加工设备,让这些道地药材变身特色农产品,俏销市场。

盐碱地变观光园

多年来,在孙良君的改造下,盐碱地上结出的硕果还不止这些。

留住乡愁、乡村增美、农业增收、农民增富,是孙良君成立生态园后坚持的方向。在一产种植、二产加工的基础上,孙良君还利用盐碱地上的休闲农旅资源,开发出了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

“游客来了,既能体验农村风俗情趣、获取农业知识,又能遍赏中草药花海,品鉴中草药美食,刷新了对盐碱地的认识。”

为了让一株株不起眼的中草药成为带火休闲农旅人气的“网红”,今年,他还策划起了中医药健康旅游节,丰富中小学研学体验、中老年健康一日游等内容。

“无论是组织研学,还是健康游,咱盐碱地上的特色中草药及中医药文化,都是我介绍的重点。在大家的印象里,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实不然,宝贵资源有很多,在于我们如何开发和利用。”孙良君笑着说道。

让小学生换上粗布衣,背起小竹篓,亲自体验“小神农”,是孙良君精心策划的项目之一。折一株鼠尾草,采一片艾草,识百草、辨百草、尝百草后,还能移栽中草药苗木、缝制中草药香包、制作中草药面点。别具一格的研学课程,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加深了解。

品尝药膳,也是必不可少的。漂着油花的汤面,味道鲜香引人垂涎,这是用罗布麻制作的面条。再看那簸箩里的花卷,取材竟是桑叶。中草药膳食全宴,一经推出便受到热捧。

中草药花海美景,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夏初,成片鼠尾草花开成紫色海洋,如梦似幻。秋日,洋姜的金黄花儿次第绽放,微风拂过,婆娑起舞,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我们还要策划更多特色十足的农旅项目,让更多人走进盐碱地,感受别样美。”孙良君说。

2023-11-08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8475.html 1 中草药扎根 盐碱地“上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