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
第03版:03

1年时光 4座讲台 300位诗友

——女诗人石俊茹的公益教学路

▲石俊茹在书中找诗词创作的灵感

◀石俊茹在公益课堂上讲课

本报记者 孙 杰

安静的书屋,明亮的台灯下,石俊茹开始做课件、备课、评作业……她要为周末两天的诗词公益课作准备。

兴趣使然,今年48岁的石俊茹研究诗词创作20余年,现在是远近颇有名气的女诗人,不仅在各大报刊发表过大量诗词作品,还担任了河间毛公诗词学会的副会长、中华诗词论坛《燕声赵韵》首席版主。为了传承诗词文化,业余时间她义务当上诗词老师,让更多人感受诗歌的魅力。

与诗文相伴成长

石俊茹小时候,祖父给予了她文字的启蒙。她回忆说,那时候最大的快乐就是坐在炕上,让祖父教她识字、背文章。祖父屋里墙上挂着的篇篇诗文,她都能倒背如流。

上小学时,石俊茹的语文成绩尤为突出。几乎所有教过她的语文老师都喜欢这个透着灵气的小姑娘,她所写的作文也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

后来,石俊茹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所见、所思、所想。从一开始的写写画画到后来创作散文、杂文、诗歌,笔和纸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部分,一路与诗文相伴,石俊茹在文字中吸收知识的精华,享受文字带给她的快乐。

2004年,网上有了诗词论坛。也是从那时起,石俊茹开始学习写诗词。从格律基础到绝句再到律诗,一步步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石俊茹去国内各大诗词论坛“深造”,从普通会员发帖,到角色转变,尝试打理论坛部分事务;从普通版主到常务管理,再到首席版主,她的诗词之路越走越广。

“有‘沧海归来后,衣襟犹带花’的乐观;也有‘一任沧桑堆鬓角,不教心事上眉头’的豁达;有‘堤上流风浑似我,徘徊一梦各为谁’的彷徨;也有‘千般世态须轻看,不过浮生一点尘’的淡然。”点点滴滴,诉诸笔端,在写诗的过程中,石俊茹的内心也得以升华,变得越来越坚韧,越来越平和。随着时间的积淀、作品的积累,慢慢地,石俊茹的名字在河间,如一缕春风传播开来。河间文化圈的前辈们给她的评价是:年纪轻轻,笔力老道。

河间有个毛公诗词学会,专门研讨毛诗,承继诗词文化,活跃诗词创作。学会还创办了《毛公诗苑》,研究诗词论文、格律诗词、诗评诗话、诗词通讯等。石俊茹担任执行主编后,对每一首诗词文章都字斟句酌,认真编辑。

公益教授诗词

去年6月,在一次与肃宁诗词协会会长梁青华的闲聊中,对方想要邀请她到肃宁开办诗词讲座,帮助诗友们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我可从来没有当过老师,哪会上讲台啊!”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石俊茹既意外又惶恐。梁青华却说:“你不需要管老师应该怎么讲,只需要把自己会的诗词知识告诉大伙儿就行。”

在梁青华的一再坚持和鼓励下,石俊茹开启了她的第一台公益讲座。讲座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大伙儿的热情和反馈不仅消除了石俊茹的紧张不安,还让她自信起来。在肃宁诗友的强烈要求下,石俊茹基本上每周六都会到肃宁办一次讲座,一直坚持了近三个月,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多,诗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同年7月,河间文化馆邀请石俊茹在馆内开办诗词公益讲堂。石俊茹说,馆内的学员从20多岁到80岁不等,大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都特别喜欢诗词。令她感动的是,后来甚至有来自沧州市区、肃宁县、献县等周边的诗词爱好者专程赶来听课。看着大家学习诗词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她觉得自身的责任感也在增强,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不敢疏忽。

“书香满室半因陈,数载行来光色新。暮鼓晨钟皆有序,霜风苦雨未含嗔。甘为陶菊篱边客,不做红尘梦里人。独抱幽怀须自勉,聊将清味入诗频。”公益课堂上,石俊茹创作的七律《自勉》受到诗友们的赞赏。公益班内学员不乏中学语文老师。“平时没少教学生们古诗鉴赏,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之类,可写诗还真不在行。石老师写诗很有韵味,她会结合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讲创作,很形象直观。”学员左爱霞说。

为满足更多诗友的学习愿望,石俊茹在文化馆授课之余,又先后在河间瀛州公园集贤阁及河间市老年大学开办公益诗词课堂和诗词兴趣班。除了平日工作,她几乎把自己全部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公益传授诗词知识上,培养了诗词新人300余位。

“很充实、很高兴,我和学员们是师生更是朋友,我还因此收获了不少‘铁粉’呢。”石俊茹笑着说。

课堂作业意外获奖

“唱尽悲欢不自持,人生何岁是归期。每伤春梦托环佩,又遣新愁上柳眉。水袖挥开烽火处,金钗摇散楚云时。满身风露帘帷冷,对镜颓然一笑之。”这首由石俊茹创作的《七律·青衣》前不久入选2023年度“燕赵十佳诗词”,是我市唯一获奖作品。

其实,这首获奖作品竟来自一次课堂作业。

石俊茹在公益课教授诗词时,总会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员们学诗的积极性。春天的梨花宴,仲夏的诗词飞花令,端午、七夕、中秋的诗会,石俊茹会将一个个有创意的诗词活动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

在今年的七夕诗会上,学员李富足在石俊茹的鼓励下完成了自己的朗诵“首秀”。她挑战的是当时网上很火的季冠霖朗诵版《青衣》,没想到收获了石俊茹和诗友们的一致肯定和称赞。在持久的掌声里,李富足激动得像个孩子。谁会想到,这个曾经在公众场合讲话都脸红声颤手抖的女人,如今飞花令、诗朗诵、主持节目都有涉猎,一次次更新着自己的能力圈。

平时每次课后,石俊茹都会让学员们分组自选主题进行诗词创作。那天晚会后,学员凯华说:“李富足同学朗诵的《青衣》让人眼前一亮,咱们新一期诗词作业主题就写‘青衣’如何?”随后,诗词群里引发了关于青衣、戏曲知识的讨论。那期作业共收到律、绝和词45首,诗友们以青衣的经典角色、青衣演员的爱恨离愁等为创作切入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让古诗词与传统戏曲联姻,让经典与经典碰撞,迸发出闪亮的火花。

也就是在这期以“青衣”为主题的经典诗词作业里,诞生了石俊茹这首让人读来潸然泪下、久久回味的《七律·青衣》。随后赶上省里诗词征稿,石俊茹便将这首作品报送上去。令她没想到的是,这首作品从海量诗词创作中脱颖而出。

石俊茹说:“感谢大家对我诗词创作的肯定,这也激励着我更加坚定地在诗词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将来,我愿意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探讨诗词,也会将自己的诗词创作经验倾囊相授,和大家共同感受诗歌的魅力。”

2023-11-12 ——女诗人石俊茹的公益教学路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8833.html 1 1年时光 4座讲台 300位诗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