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11月3日,气温骤降。齐铁檩和志愿者们依旧身着半袖,忙得热火朝天。一个上午,47包过冬物资打包装箱完成,通过快递运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齐铁檩说,想着山区的孩子们能在严寒到来前穿上棉服,一股暖流在心中淌过。
这是“沧州善行”肃宁分部第三年为大凉山群众募集过冬物资,棉衣、棉被、羽绒服、棉鞋、马甲等共计5000余件。作为分部队长,齐铁檩为了这批物资,已经近一个月没有休息好。“从国庆节假期后,我开始筹划‘暖冬行动’,从与大凉山对接,到起草活动方案、拉赞助、集结志愿者、倡议爱心群体募捐,再到清点分拣物资、联系物流,各方面都要统筹好。”齐铁檩说,行走在公益路上,很辛苦,但他的脚步不能停,也不敢停。
齐铁檩今年47岁,是中国人民银行肃宁县支行的一名员工,2017年起负责单位青年职工的志愿服务工作,后任肃宁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在一次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中,他结识了万里镇的一对八旬老夫妇。老两口无儿无女,晚年生活不易,见到齐铁檩等人到来,他们拉着志愿者的手眼含热泪。“我永远忘不了他们看我的眼神。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尽我所能去帮助这些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齐铁檩说。
“这个眼神,像一根针扎进了我的心里,每当觉得苦了、累了,心中总会想起这个眼神。”齐铁檩说,这个眼神,也一直激励着他在公益路上越走越远。
2019年,齐铁檩结识了沧州善行公益团队队长陈涛,在他的带领和支持下,齐铁檩和志愿者们一起慰问孤寡老人、关爱老兵、帮扶困难儿童……沧州善行肃宁分部也于2022年正式揭牌成立。
为了做公益,齐铁檩几乎牺牲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每天下班回到家,他要写活动策划,周末他要主持公益活动,中途忙不迭地吃口饭,又要赶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他的爱人劝他歇一歇,他总会把那句说了上百遍的话再重复一遍:“不能停,也不敢停啊!”
的确像他说的那样,齐铁檩多年来从未停下过志愿服务的脚步,除去心中的那份执着,还因为时间不等人。肃宁县90岁以上的抗战老兵,目前还有10位在世,齐铁檩要忙着为他们记录这不平凡的一生;冬天已到,大凉山的孩子们还穿着单薄的衣服,齐铁檩要赶着为他们筹集衣物……除去每天单位的工作,他在下班后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忙。
“大凉山一直是我的牵挂。很多山区的孩子们还住在木板搭的水泥棚子里,连灯都没有。每次上学,他们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可孩子们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他们渴望学习。”齐铁檩在陈涛那了解到大凉山人民的处境后,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
大凉山有对小姑娘,父亲过世了,母亲离开了家。她们穿着不合体的衣服,留着平头,怎么都看不出来是对女娃娃。为了赚取学费,她们去山里摘花椒,手上划出了一条条血口子,齐铁檩看着心疼不已。在他的多方联络下,肃宁县爱心人士王影成了她们的“爱心妈妈”,定期为她们邮寄食品、衣物,为她们送去关爱。
两年多的时间里,齐铁檩先后组织了6次援助大凉山公益活动。由于沧州善行公益团不接受个人捐款,也不收取会费,齐铁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策划、拉赞助。他常常伏案到午夜,妻子既担心又理解丈夫,总会在抱怨几句后,又为他关上书房的门,默默地支持他。
更让齐铁檩欣慰的是,在他的带动下,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公益团队中来。志愿者李洋是一位医生,他多次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到资助山区儿童的公益行动中来;当地两家爱心企业一次性捐书3万余册,为山区孩子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当地圆通快递负责人刘清亮和中通快递负责人路敬维,为运往山区的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多次提供免费邮寄服务。
“公益路上,困难很多,感动也常在。我常想着用我的努力,把乍见时心中那份扎心的痛,变成更多欢喜的笑脸和感动的泪水。和大家一起把大爱撒向人间,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齐铁檩说道,“你说,我的脚步怎么能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