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讲解百余场
服务游客上千人
11月13日晚,张锡纯文化研究者王鹏照例出现在南川老街国医堂。当晚他接待了参加“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来自宁波、承德等地的代表,为外地客人介绍沧州大医张锡纯及其医学巨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自张锡纯纪念展展出以来,王鹏就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一个背包、一壶茶水是他的全副装备,见到游人驻足,他就主动上前介绍,并针对游人的籍贯和兴趣点,有重点地解说。粗略统计,听过他讲解的游客有百余场、上千人次,而原本计划10天的展览也因游人的热情而不得不一再延期。
国医堂内,张锡纯雕像前,3个年轻人神情庄重、静默而立、深深鞠躬。见此情形,王鹏赶紧上前攀谈,原来年轻人是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医系大一新生,周末来南川老街游玩,恰遇张锡纯纪念展。王鹏知此缘由,详细为他们讲解张锡纯生平,接着又把年轻人引到张锡纯著作前,为他们逐一介绍《医学衷中参西录》各个时期的出版情况,重点为他们讲解了1924年张锡纯在沧州创办立达医院的原因、背景和整体情况。年轻人听得认真,王鹏讲得兴奋,不知不觉竟讲了半个小时。
11月5日清晨,冬日前的最后一场秋雨裹挟寒意而来,王鹏早早来到国医堂,等待沧州医专扁鹊班的同学们。“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为大家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锡纯……”。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王鹏再次打开了话匣子。他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张锡纯的生平,并分享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各个时期版本背后的故事。天气虽然寒冷,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很高涨。他们一边聆听一边记录,遇到不明白或感兴趣的地方,还会向他请教,这让王鹏深感欣慰。带队的医专中医药系主任徐智广表示此次观展收获颇多。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与学生们共同继承、发扬中西汇通思想,深研《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为张锡纯医术、学术的坚定继承者和张锡纯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张锡纯纪念展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也同样受到小学生的欢迎。沧州市车站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一年来,多次邀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药专家到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这次车站小学把中医药课堂直接搬进了国医堂,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沧州大医张锡纯,还现场观摩了中药棒棒糖制作的全过程。11月9日下午,国医堂又迎来近500名花园小学的小学生,张锡纯纪念展是孩子们南川老街游学的重要一站。为贴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王鹏和家人、朋友一起撰写、录制了张锡纯生平介绍的音频,在院内循环滚动播出,供小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聆听。“看到孩子们感兴趣,我非常高兴。张锡纯是沧州中医药领域的灵魂人物,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让孩子们从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入手。”王鹏说。
外地游人纷至沓来
共同缅怀沧州大医
观展中,还有很多游客来自外地。“张锡纯曾经在沈阳担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到今天,沈阳人还念着张锡纯。”说这话的人叫买洁峰,从事医药工作。这次回到老家,他和亲戚一起转南川老街,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张锡纯纪念展。“我原籍沧县,在沈阳生活、工作。这次回到家乡,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最让我惊喜的是对于张锡纯的宣传搞得这么好。”他激动地说。1918年,张锡纯在沈阳出版《医学衷中参西录》并受邀担任立达医院院长,多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从此声名大振。沧州与沈阳也因为张锡纯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锡纯曾经在山东德州做过军医正,收过徒弟,对山东的中医药事业作出过贡献。”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中医健康教育基地、中药房负责人郭防指着“张锡纯纪念展”上的一块展牌说。这次他是专程坐火车来沧州看展的。说起郭防和沧州张锡纯文化研究的交集,还有一段故事。2022年10月的一天,《沧州日报》记者接到一通来自山东的电话,这个电话就是郭防打来的。他称德州目前正在筹备中医药博物馆,自己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沧州日报》自2018年起,一直开设专栏报道张锡纯,这让他欣喜异常。经过一番辛苦查找,终于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就此展开了与沧州、天津、吉林等地张锡纯文化学者的交流与联系。前不久,他还受邀参加了盐山举办的“第三届张锡纯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大会”。他高兴地向记者说,在王鹏等张锡纯文化研究学者的无私帮助下,他已经找到了包括毕玉田在内的张锡纯当初在德州收的4个徒弟相关信息。
张锡纯再传弟子陈宝贵的得意门生、天津中西汇通医社常务副社长王达,也来到了南川老街国医堂。自2019年恢复重建张锡纯晚年在天津创建的中西汇通医社以来,王达就与沧州建立了密切联系,多次邀请王鹏撰写张锡纯有关文章,在市级报刊上发表。此次来访随行的还有他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的妻子王雪翎。参观完展览后,他和妻子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那就是在陈宝贵教授的引领下,把张锡纯中医药文化切切实实地普及到校园。在特定小学、初中、高中创建中医药文化课堂,努力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临行前,王达还特意将盖有民国时期中西汇通医社印章的“中西汇通医社志愿宣传员”聘书,颁发给了王鹏。他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强天津和沧州在张锡纯中医药文化研究和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百姓认识了解一代大医张锡纯。
传承中医药文脉
打造运河岸边文化新地标
在一拨又一拨的观展游人中,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先后有多支团体前来参观。比如糖尿病科、运动医学科、健康教育科等。糖尿病科主任王晓蕴观展后,意犹未尽地说,尽管医院门前有一座张锡纯塑像,但之前对这位沧州大医并没有太多了解,听了王鹏先生的详细介绍后,心中很自豪。原来100多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一位如此伟大的中医泰斗,这是何等荣耀,值得我们后辈缅怀和学习。作为医者,更要继承、发扬他的中西汇通思想,将“师古不泥古,参西不悖中”的思想理论发扬光大。
此次张锡纯纪念展的主要执行者,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委员孙云川。连日来,他与同事十分忙碌,生怕有所疏漏。如今,他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下了,纪念展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各地游人被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体验项目深深吸引,纷纷为宣传张锡纯点赞。展览不仅向全国展示了沧州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医药文化,更扩大了沧州在中医药领域的影响力。身为盐山人,孙云川与张锡纯是老乡,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张锡纯宣传好。孙云川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正与张锡纯的‘衷中参西’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在国家大力倡导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今天,更要发挥独具特色的沧州中医药文化,擦亮张锡纯名片,在加快中医药与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上,贡献我们的智慧。”
展览的另一主办方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沧州唯一一所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地方院校,多年来在中医药文化的探寻和挖掘上不遗余力。“沧州医药文化脉系中,张锡纯汇通中西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学校和医院联合举办的这次展览,中医药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希望能够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全程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承。今后,学校将继续和医院联合组织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医适宜技术普及等活动,服务沧州百姓健康。”校长才晓茹说。
现如今,南川老街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已然成为我市中医药文化新地标、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的打卡地,同时也是我市真正将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中医药文化传播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10月,自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南川老街对市民开放以来,市卫健委乘势而为,借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点项目之机,依托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项目,利用运河两岸南川老街文化特色优势,指导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沧州市中心医院在南川老街设立国医堂、博施中医文化馆等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满足沧州百姓对传统中医药的需求。”市卫健委中医科科长苗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