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见园,转角遇风景
最近,泊头市民张荣芳多了个遛弯的好去处——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每日一早,张荣芳一出小区北门,就到了“口袋公园”。在路边参天大树的“庇佑”下,公园有了天然的绿色屏障,屏障内,大片的绿地、蜿蜒的小路、各种形态的灌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走着,看着,张荣芳不时被路边的花吸引了目光,咔嚓几下,美景定格。“看这家门口的小红花多可爱,谁知道是什么品种?”连着拍的几张“大片”,张荣芳一通发到了朋友圈。
“去年,自从这里成了公园后,人气就旺了起来。要说以前,哪有人愿意往这凑。”张荣芳说道。原来,这里以前是一片建筑垃圾,和居民楼仅一“围栏”之隔。久而久之,建筑垃圾“引”来了各类垃圾,也成了居民们的“心头病”。
2020年,泊头市开始着力打造口袋公园,目标对准废弃地、裸露地、边角地、闲置地、公共建筑周边等城区零碎空间。这片小区门口的建筑垃圾堆随即进入视线中。
垃圾清走后,经测量,这片地界长9.8千米,宽却只有100米,狭长的形状为设计增加了难度。如何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打造出适合的景观?泊头市城管局费了不少心思。
由于此地紧邻居民区,城管局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又兼顾园林美学的前提下,设计出5套方案,设想才最终落地。泊头城管局宣传科科长于龙龙介绍说:“整个园林景观本着简约大气的设计理念,效果十分美观、明亮。”
在距其东侧不足100米的地方,利用空地,城管局今年又打造了祥和园公园,增加了篮球场地和居民休憩处,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去处。
据统计,迄今为止,泊头市已新增口袋公园、游园24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了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预定目标。
文化添香,园园有特色
以水为胜,以河为地,以航达裕,城有其馨,是为泊头。
泊头市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建镇于金代,因运河漕运兴起而得名。千年运河滋养出沿途秀美风景和运河风情,孕育出泊头特有的运河文化、工业文化、农耕文化。
如何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中凸显地域的独特性?在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添一缕文化馨香?泊头市选择从其独有的运河文化、铸造文化、梨乡文化等入手,将它们融入到口袋公园的小品、设施、铺装等艺术设计上,让口袋公园实现了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走进梨乡文化园,一排排梨树娇俏可爱,再往里走,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雕塑小品则让人忍俊不禁,不由驻足。
眼前的梨,一个立着,只有半个梨高的孩童背靠着它,想推却怎么也推不动。另一个梨,似乎是被孩子们推倒了,小男孩抻着梨把,点着脚绷直了脚丫,似乎使了好大的劲儿,梨后,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同样不遗余力。“这幅小品名为收获梨王,表现方式夸张又富有童趣,展示出泊头悠久的梨乡文化。”于龙龙说。此外,园内还有兄弟争梨、孔融让梨等雕塑小品。
在漕运文化园,5个雕塑小品率先映入眼帘。驮着货物的马、背着货物的人,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货运繁忙的景象。铸造文化园中,呈弧形的文化墙上写满了泊头的铸造文化;一个个雕塑,演绎出以前家庭铸造的场景……
泊头市民杨荣俊是梨乡文化园的常客,“自从家门口建起口袋公园,我就养成了早起晨跑的习惯,晚上,带着孩子来转转,借着这些景观,孩子们对家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杨荣俊说。
因地制宜,乡土植物唱主角
长安御府街角公园内,种上白蜡、金叶槐,同时兼顾了春夏秋冬之景观,植物群落,乔灌草结合,层次分明,形成游园特色之美;
建设路与平安大街东南角、建设路与平安大街东北角两处公园,在原有国槐的基础上,种植上金叶女贞、丛生木槿等;
水钢琴南区西北角公园内,本着自然大方的复层设计手法,种上乡土树种、冬青球、金叶榆等耐性强易成活的植物,公园常年有绿;
……
漫步在泊头各个口袋公园,不难发现,乡土树种成了主角。“口袋公园的前身大多是废弃地、闲置地,其土壤大多已不适合植物生长,能改良的则施用复合肥和农家肥进行改良,改良不了的则需要换土。土壤的先天条件决定了树种选择的局限性。同时,乡土树种与城市景观融合性更高,经济性、便利性更强。”于龙龙介绍说。
为了提高绿化品质,泊头市在增绿造绿的同时更注重护绿管绿。在平时,进一步做好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季节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包括水肥管理、整形修剪、调节生长发育等。同时,对存在病害的树木进行挂药包防治,确保植株健康成长,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状态。
小小的口袋公园串起了居民微幸福,于龙龙表示,下一步泊头市将继续挖掘闲散土地,打造居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