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红白事按标准办、村民们自觉爱护村庄环境……运河区小王庄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对准群众需求,多举措让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村庄美,人和气,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人人争当“示范户”
平坦笔直的水泥路,房前屋后栽的不是花就是树,日前,走进运河区小王庄镇韩家场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记者不禁感慨:“这村环境真不赖。”
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华连忙补充道:“我们村不光环境好,村风民风也远近有名。看,好多家大门口都挂着荣誉牌,不是文明户,就是好儿女、道德模范,大伙儿争着当‘示范户’。”
倒退到10多年前,这村村民心气可没这么高。“路边堆的不是柴火垛就是粪堆,大路小路曲曲弯弯,甚至连条进村的路都没有,到处破破烂烂。”回忆起过去的情形,刚才还面带微笑的陈忠华蹙紧了眉头。
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韩家场村渐渐变了样。环卫一体化、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乘着惠农东风,修路、改厕、绿化村庄,昔日脏乱不堪的韩家场村摇身变成了全国文明村。
村庄发展,经济和环境是基础,村风民风是“精气神”。在陈忠华看来,村民一团和气是乡村振兴的不二法宝。经村“两委”、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反复谋划,推选乡贤、评选文明家庭和身边典型、推行红白事简办……如今,韩家场村80%的村民都成了“示范户”。
陈忠华说:“我们专门把村里的一条主街打造成‘八礼路’,路边张贴了文明宣传栏,尊敬师长、用语文明、衣着得体、爱惜粮食……村民们从这儿经过,看到这些文明之礼,能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红白事统一标准
“办喜事,主家必须提前7天向红白理事会申请,严格控制规模、标准,不能大操大办;丧事不允许请乐队,直系亲属披麻戴孝,其他亲朋佩戴白花……”小王庄镇小圈村红白理事会大厅内,村党支部书记杨恩龙指着新修订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一条条地解读。
小圈村推动移风易俗已有多年,但办红白事没有统一标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操大办时有出现,变味的人情风一度成了村民的负担。为刹住人情风、攀比风,小圈村集思广益新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可以办”和“不可办”事项进行了明确,统一办事标准,对喝啥酒、抽啥烟都有明文规定。
“红白理事会帮着张罗,啥都按章程执行,省心省力又省钱。”村民张强感触颇深。前些日子,张强的父亲去世,红白理事会成员按照村里的标准帮着操办,最终各种花销加在一块儿,总共花了1万多元。
近年来,小圈村每个月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100元的生活补贴,为70岁以上老人发200元补贴,村民的暖气费和医疗保险费都由村里承担。“与其大操大办,不如在老人生前多尽一份孝心。”在杨恩龙看来,给大伙儿发福利不是目的,而是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孝老爱亲、崇德敬善。
如今,小圈村大操大办的现象不见了,争当“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的氛围更浓了,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好环境育新风
“你好,我去何家场村。”
“那村的路忒难走了,你再找别的车吧。”
曾经,一次次尴尬的打车经历,让何家场村党支部书记任清树苦不堪言。
也难怪人家不愿载他。进村的路大坑套小坑,村里的大小路被宅基“挤”得连车都错不开,尤其是赶上下雨天,各条路一陷老深,连自己村的人都怵头出门。
“老是这样哪行,得想办法改变村庄环境,但从哪儿入手呢?”作为何家场村的当家人,任清树多次召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共同商讨。苦口婆心地反复跟大伙儿解释,不如带他们出去转转,看看别的村好在哪儿,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村“两委”多次带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
“看看人家村里环境多好,咱们村要是能变成这样就好了。”参观回来,村民们对改变村庄环境更加期待。村“两委”紧接着入户做工作,“大伙儿的宅基都不动,咱村的路永远宽不了。”“你家这几间房建在正街上,不拆的话,影响整体美观。”村“两委”成员带头,村民们积极响应,何家场的路由2米多宽扩到了5米多。如今,何家场村90%的路都硬化成了水泥路,村里统一在路边栽上果木树,村庄面貌大变样。
任清树说:“以前,东西随处堆,如今,村里环境卫生虽然纳入环卫一体化,但家家把房前屋后拾掇得利利索索。大伙儿都说这好环境来之不易,得自觉维护。真是好环境育新风。”
如今,在小王庄镇各个村庄,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村风民风,都发生了新变化。村美人更美,是文明村镇创建的最终目标。小王庄镇将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多举措让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全力打造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