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4日
第07版:07

勿把调研当“出游”

刘骥

三五知己、亲朋好友结伴出行,既能减轻工作压力,又能愉悦身心。可眼下个别领导干部却把调研当成了“出游”,可谓“全程跟着路线游,下车之后握握手,听完汇报点点头,转身上车直接走”。这种“出游式”调研不仅加重了基层的负担,更违背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当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如何用好这一“传家宝”,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更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做到乐与群众面对面、愿与群众打交道,不能“游”完全程,让调查研究只浮于表面。

调查研究不可只进“景区大院”,不进“农家小院”。调查研究要躬身真行,基层安排的“景区大院”固然漂亮,但真实情况,往往在“农家小院”之中。切不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调研,为调研而调研,来到基层一路只看“景点”,不看难点,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这种调研看不到问题,也了解不到实情。真正的调研是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扎扎实实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去“倾听”群众心声,放下“官架”,不打“官腔”,多说“白话”,多唠“家常”,用“真心”换“真情”,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不可只会“跟团游”,放弃“自驾游”。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往往是引领车开道,调研车居中,采访车在后,随行人员更是数不胜数,既大张旗鼓,又劳师动众。而且更喜欢“客随主便”跟着“导游”走“经典路线”,而不是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一线。其实调研工作,更应该是“自驾游”,调研前对目的地和调研对象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自驾线路”,轻车简从,用好“四不两直”,直插一线,去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挖到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帮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完成调研的使命。

调查研究不可只写“游记”,不做“笔记”。“调研游记”无非就是秘书挑几张好图,配一篇简短文字。随行记者拍几个镜头,写篇官方报道就算“完成调研”。但是发现问题多少、解决问题多少、有没有好的对策却只字不提。调查研究重在实效,最终看的不是写了多少篇“游记”、去了多少地方,而是要看做了多少“笔记”、解决了多少问题。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要多做问题“笔记”,多写分析“笔记”,写实整改“笔记”。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引领发展的“金钥匙”。

2023-12-04 刘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0826.html 1 勿把调研当“出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