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第06版:06

地下党陈明三次入党表忠诚

其子为沧州革命军事馆捐赠书稿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日前,农行沧州分行退休干部刘书华带着一摞厚厚的书稿,来到沧州军分区政治部,将书稿捐赠给沧州革命军事馆。

这部书稿名为《忠诚》,104章、26万字,记述了地下党员陈明从出生至去世半个多世纪间的传奇故事,歌颂了他无私无畏、对党无限忠诚的高风亮节。

陈明是刘书华的父亲,1909年10月出生于南皮县刘八里镇刘和睦村。陈明原名刘勤视,乳名二生。20世纪20年代末,他第一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冰城哈尔滨,化名刘俊普,以铁路警察身份作掩护,开展爱国反帝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陈明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不得不退回关内老家韬光养晦,之后又辗转赴哈,寻找党组织,虽然没有找到党组织,但他也有收获。在串联义士暴动时,结识了回族兄弟杨吉山。后来,东北抗日联军遭到日寇重创,他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

抗战爆发,陈明投身抗日洪流,由战友王路明介绍,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服从组织安排,化名刘吉川,继续从事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多次机智勇敢地完成锄奸、购买药品、搜集情报等任务。1944年冬天,为了掩护群众,他不幸被捕入狱,再次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正义之歌。成功越狱后,他再次化名陈明,积极投身土改工作,凭一把算盘,清算了沧州、南皮一带大量地主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陈明长期在沧县基层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并在1950年第三次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65年1月、次子刘书华刚9岁时撒手人寰。陈明病故后,沧州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送行人员有地市县有关领导及亲朋400多人,已任省领导的王路明敬献了花圈挽联。追悼会后,遵照陈明“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遗愿,灵柩运到南皮县刘和睦村安葬。之后,政府拨专款,在刘和睦村给陈明遗孀和后人盖了3间砖房,以示慰藉。

《忠诚》的作者崔治营是南皮县刘八里乡八里台村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作协会员。前几年,刘书华写了一本2万多字的回忆父亲的书,名叫《地下党员陈明》,送了一本给崔治营。崔治营看后,被陈明的崇高信仰和宁折不弯、坦荡无私的精神深深感动。与此同时,他也感到遗憾,因为陈明去世时,刘书华才9岁,所以在《地下党员陈明》中,只记录了陈明被捕入狱和新中国成立后坦荡无私的几件事,更多的事在书中尚是空白。

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更是为了传承陈明不怕牺牲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崔治营决心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刘书华后,刘书华大力支持,不仅积极提供有关陈明和杨吉山的资料和老照片,还热情推荐有关知情人王玉梅、许宝友等。崔治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采访知情人,查阅《南皮县志》等资料,将陈明的事迹放进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以章回体的形式将陈明三次入党以及他与王路明、鲁英、肖华、杨吉山、牟致祥等的战斗故事串联在一起,呕心沥血一年,终于完成《忠诚》的写作。

《忠诚》完稿后,将书稿捐赠给沧州革命军事馆。崔治营说,创作《忠诚》的初心就是寄托对陈明等革命先辈的怀念,教育后人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将书稿捐赠给革命军事馆,陈明等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得到了永恒,创作初心得到了实现,他也心安了。

2023-12-05 本报记者 齐斐斐 地下党陈明三次入党表忠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0936.html 1 其子为沧州革命军事馆捐赠书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