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第06版:06

沧县汪家铺小学语文教师刘书芹把剪纸艺术融入语文教学,带孩子们一起——

巧手剪出课文里的故事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刘书芹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剪纸作品(资料片)

学生剪纸作品

初试剪纸 神话人物“走出来”

提起剪纸这一非遗技艺,作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沧县汪家铺小学的师生并不陌生。而对于语文教师刘书芹来说,剪纸更是她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不二法宝。

在讲解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时,学生们始终难以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次,上剪纸课时,刘书芹灵光一闪,让孩子们根据《盘古开天地》的课文内容,设计制作一幅剪纸作品。大家兴致勃勃,立刻开始动手操作。没想到,完成作品后,大部分孩子竟然就能够直接背出课文中描述盘古开天辟地过程的段落了。

惊喜之余,刘书芹又尝试将剪纸法延伸到整个“神话”单元的课文中。经过孩子们的用心创作和巧手剪制,一个个神话人物“走”出课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

期末复习时,刘书芹发现,“神话”这一单元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尤为扎实。剪纸,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

渐入佳境 再现诗歌情境

利用寒假,刘书芹搜集、实践、思考、琢磨、再实践,不断深入,做足了让剪纸走进语文课堂的“功课”。

新学期来临,在讲解《古诗三首》时,刘书芹引导学生体悟课文情境,请大家想一想应选取哪些内容进行剪纸作品创作?学生踊跃发言,奇思妙想不断。

接下来,分层设计底稿。能力强的孩子,自己画好后交由老师修改;中等水平的孩子,老师打印一部分内容后自己再进行添加;还有一部分孩子直接刻制成品。

剪“梅子黄时杏子肥”时,孩子们翻字典、上网找资料,通过图片对比梅子和杏子的形状特点,加深了对初夏时节的认知和理解。剪“篱落疏疏一径深”时,稀疏的篱落和通往远方的小路化作影像,深深印在了学生脑海里。剪“儿童急走追黄蝶”时,大家更是把自己融入其中,作品充满童心与童趣。

潜移默化 “小拖拉”变身好少年

剪制课文故事时,学生们平心静气、全情投入,这份专注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和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有一个成绩处于中游的男孩儿,平日里,无论是写作业、做值日,还是完成其他任务,都拖拖拉拉。每隔几天,刘书芹就要和他的家长沟通一次,但效果微乎其微。

学习《乡下人家》时,这个男孩儿创作了两幅剪纸作品,设计精巧,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令人神往的“乡下人家”。后来,他的作品被“学习强国”选用,还在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的刊物《智力课堂》上刊发,这让男孩儿的自信心大增。

后来,男孩儿的书写明显进步,作业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男孩儿妈妈感慨地说:“剪纸让孩子心沉下来、坐得住了,耐心和专注力提高了,日常行为习惯也更好了。”

今年6月底,在筹备“八月军旗红 剪纸敬老兵”活动时,刘书芹的班级接到为抗美援朝老兵剪制画像的任务。每一幅作品都需要反复勾勒,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静心刻画。男孩儿成了刘书芹的得力助手,就连最后的修补、校准工作都是由师生二人共同完成的。

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高义收到男孩儿剪制的画像非常喜欢,亲笔给男孩儿写了回信,还到校与孩子面对面互动,这一切都让男孩儿深受触动。如今,男孩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类班级活动中,而且时常告诉小伙伴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3-12-11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沧县汪家铺小学语文教师刘书芹把剪纸艺术融入语文教学,带孩子们一起——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1615.html 1 巧手剪出课文里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