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第05版:05

数字化赋能 设备装上“智慧大脑”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影 魏志广

数字化生产线更高效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予生产力数字化的时代属性。数据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并通过与生产工具的高效结合,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给设备装上“智慧大脑”,对复杂生产场景孪生建模、深度仿真,将生产和管理环节的一个个数据孤岛连接起来……越来越多的沧州企业开始深度利用数字化工具,驶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生产数据实时共享 国外客户一键查询

从原料的入库使用,到生产过程中的内外径、壁厚等系列参数控制,再到产品入库的全部过程,远隔万里的客户通过查询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订单产品的整个生产数据。

这一套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产品数据库查询系统,是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如今,公司的12条德国巴顿菲尔燃气管材生产线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近几年,一塑管道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特别是引入“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对互联网的应用从比较普遍的“互联网+销售”拓展到“互联网+生产”自主研发。

远隔万里、轻点鼠标,不久前,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最短时间内为刚刚运抵美国的设备做好了调试。

去年底,中拓成为进博会上屈指可数的签约西门子的民营企业。西门子是引领先进工业自动化和驱动产品的供应商,是工业4.0的重要参与者。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冷弯成型设备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对设备的自动化和驱动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双方“牵手”后,西门子为中拓提供高品质的自动化及驱动产品,为中拓的冷弯成型设备提供数据中心功能,实现在线监控、远程协助、智能维护等功能。而中拓则可以为西门子提供优质的冷弯成型设备,为西门子的客户提供高效的生产方案,双方将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生态圈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2024年开始,中拓发往全世界的设备,都可以在西门子官网上查询,均有备案。

让“眼耳口鼻手”增长“智慧”

从钢板“躺进”生产线,再经由设备铣边、成型挤压、合缝预焊等环节,一根长度12米的直缝双面埋弧焊管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过程,只需3分钟。

近日,在位于盐山县的河北沧海核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轨道模压成型工艺(ODF)生产线,偌大的车间里,几名员工关注着屏幕,轻松操纵主控键盘和控制旋钮。车间内,快速行驶的巡检小车代替了人工,一边围着车间匀速前进,一边用自己精准的“眼”迅速准确地记录设备运行数据。

与以往的折弯技术不同,ODF生产线采用轨道模压连续外包成型技术,与钢管内壁无接触,产品光亮、无划痕、应力分布均匀,其预焊过程就像为管道“拉上拉锁”。该生产线产品既具备传统金属管的机械性能,又具有高耐腐蚀性能、高精度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的光洁度。

40多米长的主机,设备平行度的安装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早在这条生产线设计之初,公司董事长赵德清就确定,一定要将其打造成管道装备的智能工厂,无论是工艺布局、设备选型,还是设备的安装均堪称苛刻。

经过3年多的布局,中国移动沧州分公司百余人的团队,为沧海核装搭建起全车间设备数据采集和三维立体智能运维场景、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平台、智能机器人应用、智能工厂工业APP应用、AI自动识别技术等。

机械装上“神经系统”,钢铁手臂“累了”会说话,合适运维以确保其最佳运行,都一目了然。有了5G和大数据的加持,大量数据集成的数字孪生,让工厂真正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完成“智能工厂”改造后的沧海核装,可以实现生产数据集成80%、生产效率提高18%、管理效率和生产速度提高30%以上,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70%、减少中间库存20%、节约生产计划周期50%。改造后,预计可年新增产能2万吨,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

智能升级 自动化设备覆盖率98%

不久前,一款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震区和活动断裂带、矿山采空区、不稳定斜坡等地表大位移地段的大应变管线钢管,在位于青县的渤海装备巨龙钢管公司完成试制。

国家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沿线有较多地震带和断裂带,对油气输送钢管在防止变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巨龙钢管攻克了极限尺寸规格下成型、焊接、关键性能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D1219×33mm X80M HD2大应变管线钢管,顺利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成为首个完成国家管网公司同类产品试制且通过鉴定的企业。目前,首批14根试制钢管经过无损检测、水压试验、成品终检、理化试验后,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成功下线。

这背后,智能化升级功不可没。

近年来,巨龙钢管以管道生产工艺痛点为突破口,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化集成体系、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起一套完善智能工厂生产体系的架构,实现了大直缝钢管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生产,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巨龙钢管的“大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

这一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主流业务流程的新型闭环优化运营模式。一条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了98%,岗位操作人员缩减37.5%,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了30%,精品率提升了12%,为管道装备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借鉴。

2024-01-09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影 魏志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877.html 1 数字化赋能 设备装上“智慧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