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很多人认为冬季是进补的黄金季节,更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推出各种“进补套餐”。那么,冬季真的是补得越多越好吗?冬季该如何养生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
说起进补,46岁的陈萍讲得头头是道。这两年,她一直感觉气虚,容易疲劳。于是,一到冬天就买了大量补品来服用。在她看来,像黄芪、当归、阿胶这类药材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事实真如此吗?
“中药的滋补成分的确对一些年老体弱者有一定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补,进补前要先明确身体情况,看看适不适合进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赵辉说,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也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切不可盲目。如很多女性常吃的阿胶,是滋腻固摄之品,如果不配合健脾助运的药物,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如今,网上形形色色的滋补品受到众多养生达人的欢迎,而且有的补品价格不菲。“很多是商家噱头,并没有宣传的功效。”赵辉提醒。
还有些人认为,多吃点补药总是好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这是不科学的,过量地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等器官负担,使得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反而伤身体。”赵辉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补。
如果身体好,对寒冷适应能力强,不必刻意进补。过多进补,不但无益,反而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服用过多的人参,会出现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征”症状。
而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用再多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季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药补不如食补。冬季饮食应以“藏热量”为主,宜温补,勿食过于寒凉的食物。
赵辉介绍,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如红枣牛肉汤、红糖炖花生,可调节脾胃。老年人则以补益肾气为主,少吃盐,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
冬季养生不仅要食补,还要从生活起居等多方面注意。赵辉建议,冬季忌久坐不动,忌情绪起落。久坐不动容易患颈椎、腰椎方面的疾病,同时对心脑血管也不好。即使在寒冬,也应坚持运动锻炼,遇晴好天气多到户外运动,雨雪天气可以在室内做健身操、慢跑、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更是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