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沙海战胜利50周年。近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皮焊接艺术”项目传承人、海军退役军人胡效禹,耗时8个多月,为参与过西沙海战的281号战舰制作了一件模型,并把它带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知识讲座。
胡效禹利用铁皮焊接技艺制作舰船模型已经有27年了。这些年,他先后制作了近百件作品,从清朝北洋水师的战舰编队,到“辽宁号”航母编队,这些模型大小不一,但每一艘都由数百乃至上千个零件组成。通过这些作品,既能看到胡效禹手艺的精进,也能感受到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
胡效禹此次制作的281号战舰模型,体长60多厘米,精细程度比他以往所有作品都要高,制作时间是以往的两倍还要多。“这件作品最小的零部件仅有几毫米,连大炮舱门都进行了处理。”制作舰船模型的过程相对复杂,从查找资料、绘制图纸开始,再到铁皮开模、钣金焊接、打磨上色……胡效禹说,为了赶在今年年初完成制作,他经常做到凌晨三四点钟。
281号战舰模型刚一完成,胡效禹就带着它来到了运河区朝阳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知识讲座。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走进校园。从2016年开始,他就经常结合舰船模型到各小学进行讲座,为学生们奉上一堂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与此同时,他还为市区多个社区捐赠过模型作品,帮助创建国防教育模型展室。“每当完成一件模型,我就特别兴奋,但和讲述海军发展历程相比,我更为后者感到自豪!”胡效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