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一根长12米、管径219毫米的毛坯碳钢管,在其内壁焊接3毫米厚的镍基合金材料,就成了一根双金属复合管。前者进厂价格每根约1万元,而后者则可以卖到数万元,价格增长数倍。
价格何以数倍增长?秘诀就在于企业自主研发的3D打印堆焊技术。
2023年11月28日,在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150条3D打印焊接管道智能化生产线火力全开,一根根钢管正在进行3D打印堆焊加工。
记者在一条3D打印焊接管道智能化生产线上看到,一把氩弧焊枪绑在一根钢丝上,深入管道内壁,发出耀眼的光芒。通过设定的3D打印程序和参数,氩弧焊枪在管道内壁自动将焊丝精准焊接到管道内壁,逐步形成镍基复合材料。数小时后,这些钢管就将变身为双金属复合管,走下生产线。
“现在,我们的双金属复合管产品供不应求。2023年10月份签订的数笔共计3个多亿元的国际市场订单,生产排到了2024年6月份。”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涛告诉记者,“有了这些国际市场订单,2023年,公司双金属复合管产品产值可达3亿元。按照目前的态势,2024年公司产值将达6亿元,产值翻番。”
在2023年夏天来自南美洲某公司的管道项目招标中,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依靠3D打印堆焊技术在众多竞争者中竞标成功,斩获这一国际大单。
竞争力从何而来?
“我们要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技术为王,抢占新赛道,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张涛说。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