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在陈丽眼里,“中国色”有种天然随意的美。槐米、橘皮、栗子壳甚至洋葱皮,这些东西非常普通,却又都是非常好的染色材料,能魔法般地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4年前,陈丽开始接触古法植物染技艺,这项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应用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上着色的文献记载。
陈丽的爱上植物染工坊,就在位于沧州市区交通北大街的星硕创业孵化基地。工坊里,随处可见的是用植物染工艺印染的布料及原料和工艺制成品,满屋子都是植物原本的淡淡清香。
只一眼就沉迷
4年前,在不惑之年,陈丽无意间接触到古法植物染技艺,只一眼,就沉迷了——这种技艺取材于天然植物,不添加任何化学固色剂就能为织物着色,染出来的颜色被称作“中国色”。
“抖音里有位叫‘豹哥植物染’的博主,以《带你认识身边的100种染料植物》为题,录制了很多短视频。从教人们认识植物开始,寻找染料、提取染液、进行染布……整个过程很治愈,也很长见识。”那天,陈丽一口气把那位博主发布的所有植物染短视频看了个遍,不知不觉就从白天看到了晚上。
可她还觉得不解渴,又在网上搜起了植物染的历史。“这项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用植物染料为织物着色的文献记载。像槐米、橘皮、栗子壳、洋葱皮,这些东西非常普通,却又都是非常好的染色材料,能魔法般地制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陈丽说。
第一次尝试植物染,陈丽用的是葎草。这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又叫拉拉秧、割人草。陈丽隐约记得在哪里见过这种草,就骑着电动车一路寻找。这种植物遍地都是,她很快就有所收获,迫不及待回到家,模仿着“豹哥”的样子做了起来。
布染好了,是一种淡淡的黄色,特别好看,陈丽欣喜若狂。可那时的她并不知道植物染还需固色,她把布料放在阳台上晾晒,布干了,颜色也褪了。
首次尝试,谈不上成功,也算不上失败。但正是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让她觉得一切都有可能。从那以后,“豹哥”每出一期视频,陈丽都跟着学——茜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染色材料之一,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为“茹藘”,染出的色彩很沉稳;槐米,在沧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花未开时,采集其花蕾,染出来的色彩非常鲜亮;看似无用的栗子壳,也是非常好的染色材料,最终呈现出来的颜色接近咖啡色……
学习植物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陈丽很快就体会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难处。“虽然能提取染液的物品有很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少见,有的甚至听都没听过。”陈丽说,研究植物染的过程就像在游戏里升级打怪,染过那些常见的物品之后,就总想着去尝试一些不太常见的。
比如黄栌染液。这种染液取材自黄栌树,是将原料粉碎、浸泡、多次熬煮之后过滤而成的,在古代,制作龙袍的布料就是用它染成的。为了找黄栌树,陈丽围着沧州转了大半年才找到,当然还有很多染液原料,她找了几年也没有结果。
其实,这些原料有很多属于药材,在中药店里就能买到,但陈丽很少去买。她说:“美存在于自然之中,人要了解美,就要到大自然去观察、去探寻。”
爱上“中国色”
用植物染制出的颜色透着一种天然随意之美,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色”,湖蓝、天水碧、月下白……对于陈丽来说,这些色彩,闻之便觉陶然。
然而,用“中国色”印染织物的过程却并不轻松。
以提取小叶紫檀染液为例。过程中,要用酒精熬煮长达两个小时,其间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还需要不停搅动,一刻也不能离开,最后还要用极细的纱布过滤杂质。
印染的过程则更为复杂。浸染、清洗、媒染、再清洗、晾晒……概括起来虽然只有10多个字,但实际操作却要花上一整天时间。
“中国古代有4大印花术,分别是蜡染、扎染、镂空印花和夹染。此外,还有拓染、植物热转印染等。”最让陈丽着迷的是扎染,她形容扎染就像拆盲盒一样,“哪怕是同样的染液、同样的扎染手法,染出来的作品也大不相同,每一次都给人一种惊喜。”
更让陈丽沉迷的,是植物染的“中国色”并非一成不变。比如用柿子做原料染出来的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这些颜色就像有生命似的,有年轻的时候,也有迟暮的时候。天然染色的色彩美感,正是在变化中展现出来的。如果染出来的颜色都一样,并且始终如一,反而会少了很多期待。”陈丽说。
颜色里的沧州
赋予颜色以生命,陈丽的这种浪漫,并非所有人都能认可,尤其是消费者。
色牢度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问题。陈丽的做法是反复浸染、水洗和固色,从而使颜色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另外,时间成本过高、耗费大量精力,也是陈丽无法躲避的关卡。比如柿染,要将秋天采摘的青柿榨成染液,再花时间发酵成柿漆,通常要到来年才能使用。在网上,陈丽常能看到一些商家打着植物染的旗号销售化学染布料。“很多消费者分辨不出二者的区别,又或者说,有些消费者喜欢的是它的颜色,而非手艺。”
为此,陈丽又开始尝试在这些颜色中融入更多沧州味道。她将用植物染技艺染成的织物缝制成布艺铁狮子以及印有清风楼、运河图案的背包等物品。
在她最近完成的一件名为《大运沧州》的文创作品中,她以运河为轴线,将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谢家坝、杂技、武术、石金刚等20余个沧州元素融入其中。
为了完成这件作品,她从2022年6月就开始行走运河、了解运河文化,尤其是大运河沧州段的216公里,她由南到北走了一遍。之后又是绘图、刻版、印花……光是制作就耗时近半年。
植物染相对较高的成本以及工艺决定了它相对小众的现状。对此,陈丽感触颇深。很长一段时间里,陈丽的抖音账号仅有四五十个粉丝,直到现在也刚刚达到3位数,不过陈丽并不担心:“虽然粉丝不多,但每一个都是实打实的铁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