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第06版:06

建强班子 找准路子

——盐山县千童镇以“五化”推进乡村“五治融合”

南孙庄村民领取土地流转金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但乡村工作千头万绪,究竟哪一个抓手,才能助力蝶变?位于盐山县的千童镇,把着力点放到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上,探索出以基层党建品牌化、集体经济市场化、为民服务实效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赋能智慧化,推进乡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新道路——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韩思伟 齐 欣 程一诺

基层党建创品牌

村村锤炼好本领

街道宽阔平整、村巷干净整洁、屋舍错落有致……盐山县千童镇后韩村,处处可见雅致的农家景色。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老旧模样。

后韩村的蝶变,来源于不竭的红色动力。

这是个远近闻名的“红色乡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后韩村建成“后韩革命纪念展室”,修缮烈士故居等“红色地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邀请老党员讲党课,坚持不懈打造红色党支部,构建起“支部引领、村组配合、群众行动”的工作格局。

2022年,在建设“美丽后韩”行动中,村“两委”班子走在先、干在前,带动村民积极投身建设,先后修路植绿、打造游园,成功创建了“省级精品美丽乡村”。近几年,还形成了“党建引领+村规民约、文明礼仪、文化传承”的“1+3”乡风文明体系,实现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村民“物质+精神”同丰收。

现如今,以红色文化培育乡风文明为主题的“后韩党建品牌”,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后韩村的蝶变,再次验证,加强基层党建是推进乡村治理的‘牛鼻子’。我镇下辖29个乡村,怎么能让每个村都抓好这个关键点?”千童镇党委书记张春辉没少思考,“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实际上,即使相邻的两个村子,村风、民俗也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以品牌打造带动日常工作、锤炼过硬队伍,乡村治理才有人管、有底气。”

立足于“一村一党建品牌”,除了“后韩品牌”外,千童镇还形成了以引入金融资本发展集体经济为主题的“马元子品牌”、以能人返乡兴村治村为主题的“西南院品牌”、以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题的“杨庄品牌”、以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十寨子品牌”等。

通过基层党建品牌化,锤炼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凝聚了村“两委”干部力量,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乡村善治筑牢了组织基础。

集体经济闯市场

实效服务聚民心

千童镇马元子村的晾晒场上,玉米成垛。

“前段时间已经卖了7.5万公斤,最近行情一般,剩下这些等等再卖,还能给村集体多赚个钱。”马元子村党支部书记宋万胜笑着说,这些都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硕果。

马元子村集体一度“一穷二白”。看到年轻人经商务工没空种田、老人上了岁数种田犯难,村“两委”便想到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流转、自营村民们的闲散土地,来壮大集体经济。

“2022年,我们申请到全省首批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有了启动资金后,按照每亩地每年800元、两季后每亩地至少分红100元的标准,先期流转了200多亩闲散土地。”宋万胜说,这些土地,全部由村“两委”成立生产队伍自行耕种,将全年净收入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

“两季之后,还完贷款,又建了晾晒场、买了机器,村集体还净赚9万余元呢,再算上其他进项,成功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0万+’。”尝到了甜头,2023年,马元子村再次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又流转了150亩土地。“接下来,我们还想购入农机,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为村集体增收。”

马元子村只是千童镇带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市场,由“靠资源赚钱”转向“凭本事挣钱”的一个缩影。

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市场化,千童镇对全镇29个村进行“三资”清底,把村集体分为三类。其中,村集体有建设用地或可以盘活农户闲置宅基地的村5个;村集体有耕地的村10个;村集体既没有建设用地又没有耕地的村14个。

按照“有资源用好资源,没资源用活股权”的思路,逐个村想办法、找出路——杨庄村整合村内闲置房屋和闲散宅基地,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县率先探索用闲置房屋改造“家庭银耳智能车间”,大力发展银耳种植产业;北街村盘活整合村集体100余亩土地,成功引入总投资1.5亿元的百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后韩村也推进村集体流转百姓闲散土地,由村“两委”成立“生产小队”,组织种植大田作物,助力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收入“10万+”……集体经济市场化的探索,既富裕了村集体,又提升了村“两委”的威信,为推进乡村善治打下经济基础。

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如何花好资金、惠及群众,在为民服务实效化方面,千童镇也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进入腊月,马元子村“两委”成员比往常多了一份忙碌。除了处理日常村务,还忙着统计全村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完善积分兑换的各项事宜。

去年,马元子村率先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定了《马元子村积分制规则》,规定了不遵纪守法、不赡养老人、不配合调解等分红“七不分”情形,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维护人居环境、获得上级荣誉等加分项,以户为单位积分,每分折抵现金1块钱。每户每年除获得100分基础分外,根据加分项和“七不分”加减分值。

“眼下,村里的最高积分可达900分,按照每分折抵现金1块钱的规定,在这次积分兑换中,可获得900元现金。”宋万胜说,给村民们分发的资金,便来自于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挣到钱是发展的前提,但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集体富裕,让老百姓得实惠,引导乡风文明,实现村庄善治。”

千童镇西街村、西南院村一直有春节前村集体分福利的传统,也证实了“小福利”能激发群众“大热情”。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结合“二十六、割年肉”的习俗,形成了覆盖多村的春节分福利活动。

正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实在、实效,让大伙儿真正尝到了甜头,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涨。通过“花小钱办大事”,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为乡村善治提供了群众基础。

网格治理合民意

智慧管理效率高

在积分制管理中,马元子村还创新融入“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全村分为3个网格,推动人居环境、矛盾调解等工作的开展。

“网格员定期入户巡查,村民们有大事小情,都可以反映,网格员也会主动发现问题,上报给村‘两委’,将问题解决在萌芽时。与此同时,网格员也是‘传声筒’,将各项惠民决策、部署告诉大伙儿,凝心聚力。”宋万胜说,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马元子村“两委”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急、难、盼、愿,治理效能大大提升,进一步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为了将村庄治理做到村民们的心坎儿上,按照每个网格30至50户、每个总网格不超1000户的标准,千童镇划分了198个网格、29个总网格,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网格架构,并制定网格运行的保障措施,为乡村善治打下了制度基础。

不仅如此,瞄准平台赋能智慧化,千童镇还与市联通公司对接,联合打造“乡村治理智慧平台”,计划实现“网格派单”“积分管理”“人房合一”等3项智慧功能。

“随着乡村治理范围的拓展、精度的提升,需要存储处理的数据大大增多。在大数据时代推进乡村善治,必须要解决工具问题。”副镇长杨智深有感触,“智慧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治理工作的精度和效率,还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他说,千童镇东街村的乡村治理工作,已受益于智慧工具的使用。这个1000多户的大村,借助“奥维卫星地图”推进卫生厕所问题排查整改,逐房标注户厕问题情况,关联户厕现状图片,实现了“一次排查、动态调整、及时整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此基础上,千童镇党委、政府萌生了研发“乡村治理智慧平台”的想法,为推进乡村善治提供支撑。

目前,以马元子村为试点,“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完成,即将正式运营。接下来,通过数据直观可视、信息互联互通,这里的乡村治理水平将得到再度提升。

2024-01-24 ——盐山县千童镇以“五化”推进乡村“五治融合”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6314.html 1 建强班子 找准路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