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第06版:06

草莓架上长 采摘新体验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穆 尚

住的是“空中洋房”,睡的是“基质”,喝的是“纯净水”,这样的草莓栽培方式,你见过吗?近日,新华区的泽厚生态园,就凭着这样的草莓乐园“出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采摘休闲——

泽厚生态园的种植大棚,外观与普通温室无异。走进去,却别有洞天。

棚中,绿意盎然,一颗颗草莓掩映在叶间,色泽亮丽,娇嫩欲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草莓都长在架子上。眼下,正值生长旺季,绿叶勃发,远远望着,如长在空中一般。

“这是我们从山东引入的品字架无土栽培模式,与传统地栽草莓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远离土地。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土尘对草莓品质的影响,也不需要下蹲弯腰采摘,更方便。”生态园负责人张玉娟说,决定投身农业时,他们就瞄准了现代化、科技化发展方向,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普通草莓种在地上,汲取泥土中的营养。这儿的草莓“飘”在空中,靠啥来生长呢?

只见张玉娟扒开茂密的叶子,露出草莓生长的“温床”。

“这是用椰糠、珍珠岩混合做成的基质,用它来栽培,帮助草莓脱离了土壤的束缚。”张玉娟说,基质栽培不仅健康卫生,而且具有保肥水、透气性好等优点。

“我们探索立体栽培模式,也是想通过无土栽培,实现绿色种植。”她说,草莓秧苗不长在土里,也就减少了吸收土壤残留病虫害的环节。被病虫害“骚扰”的机会少了,防控药剂的投入量也随之减少。“植株不生病,可以减少用药环节,草莓的生长更安全,品质更让人放心。”

瞄准绿色种植,这里的草莓不光“住”得舒适,“吃”的“喝”的,也十分讲究。

棚室一角,一台机器、几个圆罐引人注目。

“这是水肥一体化设施,就相当于咱家里用的‘净水机’。灌溉水经过它处理后,变成‘纯净水’,再进入种植槽里的滴灌带,将水分一滴一滴输送到草莓根部。”利用这套设施,还能将鱼蛋白有机水溶肥充分溶解到灌溉水中,通过一体化施肥的方式,使得肥料营养被速效、精准吸收。

保证草莓的绿色品质,张玉娟的“小心思”还不少——苗子运来后,她会先将根部携带的土壤抖净,再用生物杀菌剂蘸根,做好绿色防控;后期巡棚,发现草莓招了病虫,也都是采用生物方法,用白醋、红糖配置合剂喷施防治;装上环境监控设备,精准感知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让草莓在舒适环境中生长。

“游客来了,都说大开眼界,觉得这样的种植模式特别新鲜,长出的草莓又好吃,随手就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上‘晒’了起来。”张玉娟满是自豪,“咱这儿的草莓能这么受欢迎,还跟品种有关。”

走到一排品字架前,秧苗上的草莓白中透粉,甚是新奇。“大多数人看见这果子,都以为还没熟呢。殊不知,它成熟后就长这样。这是‘粉玉’草莓,自来就是白色,熟了后还带点粉色,吃起来可清新了。”

她说,除了常见的红草莓,生态园试种了不少口感好、维生素C丰富的特色草莓品种。除了“粉玉”,“白天使”也是不常见的白色草莓,还有“黑珍珠”,熟了后呈黑红色。

为了给游客们营造干净、整洁的采摘环境,张玉娟还特意给棚室的地面都铺上了白色塑料布,再加上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模式,在大棚里,竟少见泥土。

“既然想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就要把服务做到位。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现代农业已经和传统印象中的大不一样。马上就到春节假期了,欢迎大家到棚里采摘游玩。除了酸甜可口的草莓,还有红、黄、绿、黑等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西红柿,同样又好看又好吃。”说话间,她又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当起了“导游”。

2024-01-24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穆 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6315.html 1 草莓架上长 采摘新体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