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5日
第06版:06

直播间里话年俗

华 夏 34岁 沧州开放大学教师

2021年,沧州开放大学打造了“直播带学”系列活动。这项活动至今已开展20多期,我在其中担任主持人。

在参与“直播带学”系列活动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很多沧州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年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黄骅面花、南皮落子、渤海渔村剪纸等。

有人说,“这些老手艺已经过时,没有传承的必要了。就拿剪纸来说,如今人们都是买成品,还有多少人会自己剪呢?”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时,我都会和家里老人一起,坐在炕头上,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剪些造型简单的窗花,再贴到窗户上。那时候,我觉得过年是一件特别好玩儿的事情。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是事实,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也是事实,即便我们不会剪,也能买到花样繁多、样式精致的窗花。这样看来,好像剪纸这项手艺的确不那么重要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

“年”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与之发生联结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它。而这种联结正是靠像剪窗花这样的年俗实践来实现的。

这些年,总有人说年味儿淡了,实际上是我们的年俗实践少了。

的确,机器制成的窗花会更好看、更漂亮,也更节省我们的时间,可缺少了和家人一起实践的过程,阖家团圆、热热闹闹的年味儿自然也就淡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回过头来看那些依然在坚守的非遗传承人,我总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股义无反顾的力量。

在参与“直播带学”的过程中,我在这些非遗传承人的身上,不仅看到了坚守,也看到了创新。

落子是民间传统舞蹈,每到农历新年前后,人们都会热情地舞起来。2008年,以南皮落子为典型代表的沧州落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一次,“直播带学”活动来到市群艺馆。在那里,我看到一群正在排练的落子演员,她们将舞蹈元素融入到落子表演之中,既保留了落子原有的风格,又增添了舞蹈艺术的美感。

这一创新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大家纷纷在直播间里留言,给了演员很多鼓励。

回顾历次“直播带学”活动,平均每场直播大约四五十分钟,在线观看人数均在万人以上。

受益于“直播带学”活动,我在2022年被评为沧州市“三八红旗手”,2023年被特聘为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但和这些荣誉相比,我更在意的是,活动不仅让这些非遗、年俗走出了课本和教室,也让我和广大观众对非遗尤其是与年俗相关的非遗有了更深认识。

春节是中华儿女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重要日子,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对于年俗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我永远在路上。

2024-01-25 华 夏 34岁 沧州开放大学教师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6437.html 1 直播间里话年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