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6日
第07版:07

他以手机为农具,转型拓展采摘观光农业,通过多场景短视频和直播精准定位客户,让城里人品味农业和农村生活,在互动中黏住客户,以不断扩大的私域流量池打造同城市场。青县小伙齐川——

多场景互动 建起同城消费圈

本报记者 吴 梦

草莓成熟游客来

用短视频

精准定位客户

“大家好,我刚刚发现农场的草莓熟了,想吃的朋友跟我来吧!”

日前,青县小伙儿齐川采摘草莓的短视频刚在抖音平台发布,原生态种植环境和品尝时爆汁的口感就立刻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近年来,齐川通过短视频多场景带入,精准定位客户,在向消费者展示农场种植环境和高品质农产品时,大大提升了大家的消费体验感,吸引了众多粉丝。

“针对春节消费窗口,我们种植了草莓、水果萝卜、小西红柿……目前各种农产品都进入了采摘季,我通过多场景的短视频推荐家里的高品质农产品,吸引潜在客户预约采摘,也使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不断扩大,为农场采摘观光积累了一定流量,初步搭建起一个同城采摘消费圈。”齐川边干农活边介绍说。

如今,各大直播平台层出不穷,农产品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形式可以更直观、更简单地走向市场。

齐川表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销售农产品,产品品质都必须要好,因为在短视频和直播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产品能为你的视频和直播加分,如果一眼被拆穿,质量不过关,那么在短视频和直播上就显得很尴尬了。

草莓成熟了

客户却没来

说起用短视频和直播发展粉丝,打造同城采摘消费圈,齐川表示是迫不得已。

齐川经营自家农场多年,以种植黄瓜、甜瓜等传统蔬果为主,但随着传统农产品效益降低,他开始尝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采摘观光农业。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转型第一年,大棚里只种植了草莓、西红柿等几种大家喜欢的农产品。”齐川说。

随着各种果蔬的不断成熟,齐川开始不断憧憬新事业美好前景,而危机这时也开始悄悄逼近。

由于农场新入采摘观光市场,知名度低,客流量不足,农产品出现滞销。面对不断成熟的草莓,齐川心急如火无奈走上街头宣传自家产品。

正当齐川为了吸引客流头痛时,当地政府开展新农人培训,鼓励大家拿出手机,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销售产品,通过多渠道打造农产品销售网络。

齐川开始拍摄短视频放到抖音平台上,在农产品集中成熟时进行现场直播互动。

“我们按照潜在客户设定,进行多场景展示,通过场景带入展示产品品质,视频放到平台上不久,就有很多消费者预约前来。”齐川笑着说。

短视频播放量增多,给默默无闻的农场带来大量流量,也让采摘观光农业逐步走上正轨。

打造品牌

探索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销售,游客流量不断增加,带动农场从初期的10余亩土地扩大到30多亩,也让齐川对视频精准销售信心倍增。

今年,齐川有了新计划: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丰富消费体验,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打造区域品牌,继续探索采摘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新农人为了宣传自己的种植天然无污染,24小时对着田地直播,没有任何内容,您想想消费者会天天盯着一块地看么?跟装个监视探头有啥区别?所以大家要规范直播时间,直播时间设定在1小时左右,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齐川说。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在做好短视频的同时,将规范直播时间和时长,通过高品质多场景直播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在与粉丝互动中吸引潜在消费者。”齐川憧憬着新目标。齐川还想尝试将短视频的多场景带入融入直播中,通过精准表达将直播内容立体化、多元化,以趣味性吸引消费者。

此外,种田的过程也会直播或制成短视频,包括地是怎么去种的,有什么技巧,遇到了什么挫折,都可以讲一讲,这些就是农业里的文化。“城里人不了解农村生活和生产,多方面展示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为大家打开新视野,也不失为吸引流量的方法。有了流量,农产品就能很好变现。”

2024-01-26 本报记者 吴 梦 他以手机为农具,转型拓展采摘观光农业,通过多场景短视频和直播精准定位客户,让城里人品味农业和农村生活,在互动中黏住客户,以不断扩大的私域流量池打造同城市场。青县小伙齐川——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6552.html 1 多场景互动 建起同城消费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