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6日
第06版:0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融入了中华文明不同发展时期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理想和智慧的化身。在沧州博物馆,就有几件与龙相关的珍贵文物。

文物中的龙形象

北朝·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

清代·豆青青花云龙纹双象耳瓶

清代·豆青盘龙长颈瓶

清代·透雕龙凤纹玉佩

唐代·三彩龙首杯

北朝·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

1980年,出土于沧州市第一砖厂。

龙柄壶通体施青釉,盘口,细颈,橄榄形腹,圈足。壶体采用雕塑、堆贴花和刻划花等工艺,以堆贴狮面、葡萄、宝相花为主纹,全身堆贴或雕刻着联珠纹、兽面纹等18层纹饰,又以覆莲、葡萄叶等点缀其间,瑰丽庄重。釉色苍古幽雅、质感如玉,是不可多得的北朝青瓷珍品。

它也是沧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壶的一侧由足部向上攀附一条四足龙作柄,龙尾紧贴壶身,龙身满布鳞纹随壶腹起伏,龙颈高出壶口沿而后向下弯曲,龙嘴衔壶口沿作吸水状。

龙柄壶穿越千年,1980年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当时,文物专家判定其属于唐初期的作品,直到1993年,才被鉴定为北朝青瓷珍品、国家一级文物。1994年,正式入评国家一级文物,并被收录《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唐代·三彩龙首杯

1988年,三彩龙首杯出土于沧县前营村。内外皆施三彩釉,外部以白色为底,间施赭黄、绿颜色,杯口前端上翘,平底。杯身浮雕出龙首造型,怒目圆睁,张口作吐水状,水柱上卷形成杯柄,与杯口巧妙相连。

口沿戳印出龙鳞状,自然生动。杯体虽有部分修复,但整体造型逼真,装饰富丽,隐隐呈现大唐盛世气韵。

清代·豆青盘龙长颈瓶

1982年,由原沧州地区文物商店收购。该瓶通体施豆青釉,瓶颈和肩部堆塑一条尾上头下的盘龙,造型独特,釉色莹润。

豆青釉是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清代豆青釉工艺成熟,呈色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长颈瓶口径5.5厘米、腹围52厘米、底径14厘米、高30.8厘米。1994年,被鉴定为三级文物。

清代·豆青青花云龙纹双象耳瓶

1982年,由原沧州地区文物商店收购。

这件象耳瓶呈盘口、长颈,颈部附双象首耳、斜折肩、直腹、圈足外撇,造型大方,装饰典雅。在口、颈、肩、足处均施豆青釉,颈部刻蕉叶纹,口沿、肩、足部釉下刻云雷纹;腹部施白釉,在白地上饰青花云龙纹。口径21厘米、腹围75.5厘米、底径17厘米、高49.5厘米。

云龙纹,是云和龙结合的图案,又被称为“龙腾云海”,这一图案源自龙可以腾云驾雾、吐气成云的传说,是人们追求寓意吉祥的体现。1994年,经河北省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清代·透雕龙凤纹玉佩

1957年,在肃宁县城出土。这件玉佩呈长方形。上部透雕云龙纹、玉质洁白细腻,下部透雕飞凤纹、色黑灰。龙凤在云中首尾相接。

“龙”和“凤”是玉器配饰中常见的图案之一。龙凤合体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其后以“龙凤呈祥”为主体的龙凤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诸多形式的造型出现,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凤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2-0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融入了中华文明不同发展时期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理想和智慧的化身。在沧州博物馆,就有几件与龙相关的珍贵文物。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8366.html 1 文物中的龙形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