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9日
第05版:05

百姓“大舞台” 唱响“好声音”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孙悦良

综合服务站便民惠民

村民共谋乡村发展规划

外来户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本村人成为一家人;各个村子之间找差距、学经验,村庄“颜值”不断刷新;文明倡导融入生活日常,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沧县杜林镇不断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形式,让常态化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接地气、聚人气的百姓“大舞台”。

外来户变一家人

“苏书记,我有个建议不知当提不当提,晚上小区广场上的路灯忒暗,老人们去那儿锻炼容易磕着碰着。”近日,赵庄子村盛世家园小区的一位外来户向村党支部书记苏良喜这样反映。

“那儿的路灯已经装了好多年了,确实该换了。”第二天,苏良喜就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量。不出半个月,村里就把广场上的路灯都换成了太阳能路灯。

赵庄子村位于沧县杜林镇,这个村的多数房屋已拆迁,90%的村民搬进了盛世家园小区。这个小区的住户一多半是本村村民,剩下的都是外来户。“按理说,自己村的人更关心小区的事情,为什么外来户还这么上心?”听到记者的疑问,苏良喜笑着说:“我们这儿不分本村的、外来的,进了这个小区,就是一家人。”

苏良喜并没有夸大其辞。这些年来,外来户对小区环境、管理等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都及时向村干部反映,村里尽心尽力帮他们解决;小区里有事情需要协商,村“两委”把本村村民和外来户都叫到一块儿商量。苏良喜常常说:“你把人家当成自家人,人家才会不拿你当外人。”

如今,赵庄子村300多户外来户变成了“赵庄子人”。村里开展义务劳动,外来户们都积极参与;不论红事、白事,所有人都按一个标准办;村里谁家有难处,外来户积极捐钱捐物……说起村里的和气事,苏良喜笑得合不拢嘴。

村庄比出新“颜值”

最近,杜林镇铁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孟刚忙得站不住脚。

村里有几个公厕的下水管道堵了,他抓紧找人修好了;路边和小区里的垃圾桶,他得督促保洁定期清理;犄角旮旯的卫生,他哪天都得转一圈看看……赵孟刚不是在这儿忙,就是在那儿转,每天都忙忙碌碌。

“咱村的好环境来之不易,大伙儿得格外珍惜。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做文明人。村里的环境就跟人的妆容一样,不能因为个别细节上的疏忽,影响了整体形象。”不管是村里开会,还是在大喇叭上广播,这几句话,赵孟刚每次都说。

不只是铁庄子村对村庄环境较真,为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杜林镇各村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热潮。各村纷纷行动,对房前屋后、街道两侧等处的垃圾和杂物进行清理,拆除私搭乱建,更换不规范的公益广告牌。不少村庄还借此机会修路、建活动广场、完善道路亮化,不断提升村庄环境。

如今,杜林镇各个村庄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他们村这个地方打造得不错,我们村可以借鉴下;你们村可以把墙面美化一下,打造成文化墙……各个村之间找差距、学经验,村庄“颜值”不断刷新。

讲文明成为自觉行动

“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走在赵庄子村乡风文明示范街上,一块块主题鲜明的宣传展板,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接连跃入眼帘。

“这些展板和文化墙,既是村里的风景线,也是活教材,提醒人们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如今,处处讲文明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苏良喜向记者介绍。

这两年,赵庄子村在打造乡风文明示范街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升村风民风的新举措:组织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为红白事办理画“硬杠杠”;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诗歌比赛等,村民登台传唱文明新风;开展好儿媳、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引导更多村民共倡文明新风……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得赵庄子村文明新事不断涌现,村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赵庄子村村风民风的显著改变,是杜林镇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的生动缩影。翻开杜林镇各个村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记录表,环境卫生清理、“情暖老人”慰问活动、河道清理、路面修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接地气、聚人气,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关心村庄事务,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文明村风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杜林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形式,持续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常态化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聚民心的百姓“大舞台”,使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乡村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2024-02-19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孙悦良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9202.html 1 百姓“大舞台” 唱响“好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