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沧州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七旬摄影师刘绍行用影像给出了答案。近日,他的一组照片《40年前的狮城春节》在微信朋友圈备受关注,获得点赞无数。
这组照片分别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不同时期,记录了春节期间沧州大街小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舞龙灯、跑竹马、扭秧歌、舞狮子……
这是一张跑竹马的照片,拍摄于1981年沧县的乡村,演员们头戴绣冠、面涂戏妆、身穿戏服,腰上系着用纸和布制作而成的“马”,一边走一边扮成骑马的姿势。黑白影像中,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跑竹马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和跑旱船类似,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表演者跟随铿锵的锣鼓,边舞动边行进,如今在一些地方,仍保留着跑竹马的习俗。”刘绍行指着照片告诉记者,“曾经,跑竹马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老少皆宜。你看这照片里的队伍,打头的还是个孩子。”
另外一张照片是在人民公园拍摄的,广场上人潮涌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央,演员们正在表演舞狮子。刘绍行说,这是1982年在人民公园拍摄的,那时有电视的人家不多,出门看各种各样的表演是最常见的娱乐活动。
“在老人们眼里,进了腊月就离过年不远了,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作准备。春联都是找人手写,胶水是用面粉熬成的糨糊,买年货、贴窗花,祭祖、守岁、拜年,孩子们最喜欢上街听大戏、看扭秧歌、踩高跷。”他说,那时人们忙完手里的活,都会自觉加入扭秧歌的队伍,服装都是自己做的。走到街上,随处可见的表演,舞龙灯、跑竹马、扭秧歌、舞狮子……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刘绍行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从小就有个摄影梦。1971年参军入伍后,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开始拿起相机学摄影。1977年,转业回到沧州,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用镜头记录狮城点滴变化,一拍就是几十载。
春节期间,他依然闲不住,背起相机拍摄记录热闹的人群、繁华的夜景。拍摄中不禁勾起了他的回忆,40多年前,他也曾这样背着相机在街头巷尾中行走拍摄,远去的影像如今已经定格成了珍贵的回忆。
时光流转,那浓浓的年味儿依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