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奶茶、碳酸饮料,而是改成了祛湿茶、美容养颜茶……开业短短数月,产品供不应求,山东的一家养生茶馆火出了新高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顾客的主流竟是“90后”“ 00后”的年轻人。如今,随着国家中医药文化的强势回归,将中医药精髓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新健康产品,逐渐成为传统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突破口。中医零食、养生药膳、中医药新式茶饮等各类养生产品相继出现,中医几千年的文化背书重新被激活,再次焕发青春。
养生茶馆爆火的背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简便廉验的特点和优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独特的生活智慧。在传承发展中,中医药文化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很多日用而不知的观念、常识均源自中医药。可以说,中医药是一门贴近日常、高度生活化的科学,最适合融入生活、也最能够融入生活。
比如药膳,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之,发现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所以传统医学有“药食同源” 说。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学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几乎所有关于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了本草与食疗的关系,对于药膳的烹调和制作也达到了极高水平。沧州市中心医院正是抓住“药食同源”这一养生理念,在南川老街开设药膳馆,各类养生食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纷纷表示,不仅味道可口,更是养生佳品。
不仅药膳,如今中医馆也已经颠覆了传统印象。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南川老街开设的国医馆,不仅治病,更是融入大众生活的养生需求。它与现代科技和文化潮流相拥,从服务内容、空间布局、看诊系统和流程,都呈现出让人惊艳的新体验。让“传承”这件事不再是迟暮黄昏的苍老,而是鲜明亮丽、脱胎换骨的新生,走进国医馆,更像是踏入生活品味馆,未看诊,先疗愈。
可以说,中医药文化不仅仅隐藏在经典著作中的理论与经验,而且已经深刻影响着广大百姓的生活方式。如今,年轻一代已经看到了国医养生为一新赛道。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一个时代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融合现代健康理念,促使中医药文化转化为百姓自觉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中医药文化与当今社会相互融通,二是面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发挥中医药养生的特色优势,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健康养生服务方式,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养老、保健等产业融合发展,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已融入我们血液的文化代码。千百年来,中医药是国人的美味药膳和养颜茶饮,是端午的香囊和助眠的熏香,更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和“上工治未病”的大智慧。中医药在现代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让中医药生活化,让中医药渗透进百姓的一日三餐、起居作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创造更健康的生活、更高的生命质量。
对沧州而言,应抓住国家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有利契机,擦亮“扁鹊”“刘完素”“张锡纯”三大中医药文化名片,真正将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激发年轻人热爱中医药文化的热情,真正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深入推进中医生活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应用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