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2日
第02版:0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任理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次主持召开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座谈会,描绘了京畿大地宏伟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京津冀正在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京畿大地起宏图

区域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整体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自古以来,各国都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和治理。恩格斯曾经预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一个重大问题。“三线”建设实施及全面调整与改造、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都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空间激活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以来的首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启动实施。

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比肩而立,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但也长期存在“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同时,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之一。面对严峻的问题和挑战,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必须以顶层设计指引三省市密切配合,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提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出“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强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京津冀地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科学擘画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宏伟蓝图,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定位布局等,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和重要环节都给予重要指引,为京津冀三省市以协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经济规律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入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京津冀三省市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共同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这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形成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处处呼应五大发展理念,重点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放眼全国,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解决三地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而且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京津冀三省市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集聚利用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能够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市场动力、体制动力、人才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关键落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坚持“全国一盘棋”,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期望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嘱咐东北“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求“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勉励长三角区域“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等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区域开发格局,擘画出一幅各个区域百舸争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弘画卷。(一)

据《人民日报》

2024-03-02 任理轩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0498.html 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