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4年03月04日
第06版:06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市重庆路小学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小学——

科技筑梦 激发孩子探索欲

本报记者 赵玉洁

走进沧州师院生物标本馆

自2021年建校开始,市重庆路小学就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主线,积极创设以“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的“爱创”多元科学课程体系,并贯穿日常教学全过程。

一馆一园一坊 打造科学活动阵地

步入市重庆路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科技文化长廊。“科学课本”模型、五彩之路和两侧的校园科教特色展牌,不仅为孩子们营造了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更寄托着“走科技创新之路 实现五彩人生”的美好愿景。

在占地300平方米的校内科技馆,孩子们可以看到中国历代的科技发明,如诸葛连弩、曲辕犁、活字印刷、襄阳炮、拓印、指南车、掐丝珐琅等,充分领略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还可以在现代科技展区欣赏各种航空航天模型如长征2号、东方红卫星等。除此之外,科技馆还设有3D打印展区、编程展区、创意小制作展区、力学展区、声学展区及光学展区,拥有40余台科普展示仪器,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科普实践和展示平台。

学校在教学楼后开辟了躬耕园。春种秋收,孩子们在这里能够亲眼目睹植物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

了解各类食材的特点、掌握饮食中的科学知识,再亲自动手烹饪,品尝美味佳肴……在“五味坊”中,学生们结合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学做别具特色的节气美食,让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的传承“火花”。

STEM拓展课程 学生尽享创造乐趣

寒假前夕,一场科学制作PK赛在市重庆路小学拉开序幕。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们利用纸盒、纸杯、黏土等材料,用心设计,尽情展现自己眼中的冬天;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和手工艺品,变废为宝,美化生活。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制作不倒翁、小水钟和小天平,了解了重心、水的等时性、平衡等物理知识。四年级学生不仅利用拉力、弹力、推力、反冲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了起来,而且成功“发射”了用可乐瓶和塑料袋制成的“水火箭”。五、六年级学生制作的饮水机、针孔照相机和车模,更是创意满满。

这一切,都源自学校开发的以“STEM项目式学习”为特色的拓展课程。

STEM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学习方式,这种融合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结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技术工程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市重庆路小学在一、二年级开设了万花筒、皮影戏、再生纸书签3门校本课程,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桥、鸡蛋保护器、降落伞、雨水收集器、水果电池、投石机等多门STEM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尽情体验科学的无限魅力。

与此同时,市重庆路小学还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小牛顿、航模、机器人、激光雕刻等科学类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思路。近年来,市重庆路小学学子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科学比赛中获奖。

整合校外资源 实现多元科技体验

2023年12月,市重庆路小学五年级学生走进沧州师范学院,开启了一次科学探索之旅。

走进沧州师院科技馆,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各式各样的科技设施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参观和体验起来。

在机电学院的机器人展区,大家观看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作业展示,同学们纷纷为其点赞,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研究机器人。

在生物标本馆,同学们有序参观了植物展区、水生动物展区、鸟类展区、哺乳动物展区等。大家领略了大自然生命的神奇,更激发起了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

2023年9月,市重庆路小学与沧州师院结为“科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双方深度合作,沧州师院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为市重庆路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市重庆路小学还定期邀请航天航空专家和科普专家到学校展开专题讲座,带学子到中国科技馆、天津科学技术馆和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参观,组织开展家庭亲子实验,以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科技体验。

下一步,市重庆路小学还将创建少年科学院、评选年度“科技之星”,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2024-03-04 本报记者 赵玉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市重庆路小学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小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0603.html 1 科技筑梦 激发孩子探索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