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赵志忠 赵 阳
“姐妹们,这两天大伙儿空出时间,镇妇联要带着咱们一块儿上周边的电商基地去看看。电商卖货这事儿,还得抓紧学起来。”这段时间,“发展电商”成了孔艳霞的口头语。
孔艳霞是献县淮镇杨家洼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对电商模式如此念念不忘,可不是为了自己。
“别人在网上卖服装、小商品都挺红火,我们要是也学会了在网上卖货,今年村里的葡萄和黄桃能多条销路。”她道出缘由。
孔艳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杨家洼人。1998年,她嫁到杨家洼村,成了人人信任的村医。由于热心村里事务,2004年,她成了杨家洼村妇联主席。2021年,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俺村是个纯农业村,大伙儿以务农为生,这些年,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发展资源不足,村里没钱,各项工作也不好推动,慢慢地就落了后。”从有工业企业的“富裕村”嫁到了杨家洼村这个远近闻名的困难村,这些年,孔艳霞所看所感不少。尤其是成了杨家洼村的“当家人”后,更是体会到了“兜中没钱”的窘迫。
怎么鼓起大伙儿的腰包,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成了她“当家”后的目标。
通过走访座谈,孔艳霞了解到村里不少村民想致富。集思广益后,大伙儿都觉得,可利用近靠公路的便利条件,在发展特色桃果种植上做文章。她便组织开会,动员有意向的村民带头搞种植作示范。
“目前,我村已发展了275亩特色黄蟠桃园,由于品种新、口感好,不光在周边和献县畅销,还远销天津,每亩地可收入一两万元。瞄准特色种植,还有不少村民建起设施棚室种植葡萄,每年5月份就能上市,每亩地可收入3万元。”说起村里的特色种植产业,孔艳霞不无骄傲。
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杨家洼村的特色果品很受欢迎,但因为销售市场有限,也曾遭遇过滞销风险。
“去年7月,正是雨季,就因为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两三吨桃烂在了地里,太可惜了。”现在想起来,孔艳霞依旧觉得心疼不已。电商梦,也是从那时便在她心中萌了芽。
“一根网线牵全国。如果能从网上卖货,面对的就不再是咱周边这个小范围,销售机会大大增多。闲在家里的妇女姐妹们不少,要是能带动她们当主播,不仅能畅通农产品的销售路子,还能让大伙儿都赚到钱,一举两得。”
春节前,在淮镇妇联的支持下,孔艳霞提出今年要大力发展电商,村里响应的姐妹不少。她特意挑选了几位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合适的,计划先期外出培训、学习,摸清路子。“希望能通过探索,找出一条种植和销售结合的成熟发展路。通过大伙儿的带动,也想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以兴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