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斐斐
“黉门伫立饮寒风,红甲挥旗待学童。五十年前寻旧影,浑然已忘白头翁。”
这是赵宝荣前几日冒着凛冽寒风、在市区一小学门口当志愿者时,写的一首小诗,真实地记录了他退休后的一个生活片段。将日子写成诗,讴歌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诗意生活,快乐人生,是他永远的追求。
一生为诗
61岁的赵宝荣出生在沧县的乡村,1980年考入沧州师专中文专业,1982年毕业后在市教育机关工作,1987年改行到公安部门工作,直至去年退休。
自上学起,他的学习成绩就很好,从小喜欢写字、绘画,尤其喜欢作文。班上的黑板报,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由他主办,从文字到绘画,一包到底。自初中起,他便喜欢古代诗词,并模仿着在笔记本及书籍报刊的插图上题诗,一直写到高中,成了学校有名的小诗人。在沧州师专上学时,正是朦胧诗盛行之时,赵宝荣也喜欢上了现代诗和外国名家名作,不遗余力地到处搜集,抄了好几本子,时时默默吟诵。他也试着写了一些作品,并在学校诗歌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随后,他更加积极写作,参加工作后的头两年,也一直在坚持写现代诗。
后来由于工作忙碌等因素,他慢慢便放下了笔,从此与现代诗诀别。偶尔吟上一两首古体诗,但由于不熟悉平仄格律,身边也没有爱好此道的诗友,写了十几首后,也就此搁笔了。直到2021年2月,赵宝荣临近退休,工作也有所轻闲,深埋心底的诗之种子,重新发起芽来,并试着写了几首仿古体诗。经同事介绍,结识了市区一诗友,由其拉入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微信群。在王今伟、陈同斌等诗友的帮助下,收获很多。他学习诗词格律,买了专业的书籍,又经诗友介绍,参加了网上的诗词写作培训班。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逐渐熟练地掌握了诗词格律。
由于每天写作一两首诗词和对联,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勤可补拙,赵宝荣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外地不少诗群邀他加入,并为他的作品出专辑。他的作品也被刊登在《燕赵诗词》《无名文学》《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及各网络平台上。
沧州文化皆入诗
由于工作、家庭及个人诸方面原因,赵宝荣的足迹几乎从没离开过沧州市区。虽然题材受到了影响,但他就地取材、跟着季节走、唱响主旋律,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景物中发掘题材,翻出新意,寻觅诗情。正如古人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他写沧州大运河:“玉龙萦绕入云天,堤柳毵毵涨翠岚。了却平生鹏远志,一篙春水到江南。”他写清风楼:“飞檐挂斗牛,楹柱记春秋。”写朗吟楼:“鹤舞云霞听玉笛,风吹杨柳簇琼楼。”写南川楼:“临水巧撷波底浪,闻香频上岸边楼。”写冬日南湖:“水底料能通地脉,亦应先觉早春来。”写风筝:“一丝袅袅乐逍遥,借得东风入碧霄。他日君家如放手,青云直上做朋曹。”写雪夜值班:“夜静天寒白絮飘,灯明一室守空寥。警车刹那随风至,人影纷来困倦消。”题沧州新铁狮:“新旧相离虽有憾,雄风一脉亦称王。”写榆钱:“无香不惹蜂儿唼,有味尽招童子涎。”写春日运河岸边:“横竿钓客倚风坐,不看桃花看浪花。”写杜甫:“一掬思乡泪,千秋报国心。”嘱孙子孙女春游:“看花须到向阳处,望远应登最高楼。”咏春日麦田:“麦浪风来波不兴,短长如剪接天青。几时天际归来燕,啄破春烟入画屏。”写自己:“身居三室两厅内,情遣千山万水中。”“几行笔墨闲供乐,一榻诗书不道贫。”他专注写家乡的风物,光写沧州大运河的诗,就达40多首。
在写作诗词的同时,赵宝荣还每天坚持写对联。2022年4月,他用对联形式写的沧州园博园宣传标语应征稿被录用:“一河春水通南北,千载狮城震古今。”今年春联:“旧历已随寒雪尽,新春还逐暖阳来。”受到诗友好评。仅两三年时间,他已创作诗词曲近2000首、对联近千副。
诗友相和乐趣多
以诗结缘,与几位诗友吟诗唱和的生活惬意自在。
高洪彬是我市有名的诗人,因炸油条被称为“油条哥”。高洪彬和赵宝荣住所相邻,二人也因诗成为最好的朋友。你写一首,我和一首,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今年春节前,高洪彬在北环立交桥看到两棵相邻的老树,韶华倾覆却不失神,当即写下:“老树空枝对世嚣,朔风飞雪弄无聊。若迎春日东方旭,唯待寒冬长夜消。”赵宝荣看到后,和了一首:“银雪盈头眉眼开,经年铁骨任风摧。几番磨砺谁人识,抖落寒霜春又回。”
去年冬日,赵宝荣赠予高洪彬两瓶酒,几位诗友便以赠酒为题同韵相和。高洪彬不仅写下了序言《寒中聊赠一壶春》,还写下了“莫言高树未有神,半落橙黄半亦新。欲问门前何在手,心情酿的五粮春。”赵宝荣则写下:“经营偏巷自劳神,偶有空闲觅句新。近日门前堆落叶,寒冬聊赠一壶春。”诗友“煎饼姐”吴红立、宋书华都送上和诗,相映成趣。
梅云利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时常和赵宝荣、安泽余、高洪彬3人走运河、游古迹。4人的《运河夜吟》《清风楼》《运河春韵》《游泳通航》组诗发表在《沧州日报》上,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好评。
他们用诗人的眼睛看世界,无论是江河山川,还是春花落叶;无论是夕阳风雪,还是柴米油盐,皆可入诗,皆可成为美妙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共同学习平仄、互相切磋,在诗词的世界里沉醉。
为了记录自己的诗意生活,也为了传承诗词文化,去年5月,赵宝荣从网上用“沧州诗痴”的名字,申请注册了个人公众号。目前,已发公众号75期,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每条阅读量最多达1200多条。公众号共发表他和其他诗友的作品近4000余篇。
今年年前的一场雪,赵宝荣先后写了5首诗,并在4个诗群以“诗家冬日同题雪”冠名接龙。诗友们情绪高涨,诗兴大发,共收诗词曲200多首,有100多人参加,因作品数量太多,共分4期陆续在公众号上发表。梅云利、安泽余、高洪彬3位诗友分别为各期写了序言,并对作品进行点评。
赵宝荣说,他做公众号有三个特点:一是公众号里有序言,并对作品进行点评,互动性强;二是公众号的题材贴近生活,风花雪月、茶米油盐皆可入诗。三是丰富多彩的配图。每期公众号,他都要根据诗的内容,配上恰到好处的图片,诗画结合,相得益彰。这些照片大部分都是赵宝荣自己拍摄,因为拍摄运河边的各种花草,他曾掉在水沟里,划破手和衣服也是寻常事。
“奔忙不息肩,往事入云烟。白发添无数,春风又一年。”这是赵宝荣新年的开篇,更是他诗意生活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