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梦
电商直播打破空间限制,拓展花卉新市场;物联网组网,种植数字化、可视化,实现产品生产标准统一;数字化组培,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让优良种苗不断出新。
直播销售打开新市场
“大家好,欢迎亲们准时来到直播间,今天我继续带领大家逛一逛我家的花棚,我将逐一为大家展示各种应季花卉……首先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款宝贝是这件大叶菊,花型大气,花色饱和度高,非常适合家庭和办公场所摆放,朋友们可要多多关注,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小黄车……”
日前,在任丘市一处花卉种植基地,花农卢艳芬开始了新一天的直播。
卢艳芬主要销售自家种植的各色鲜花,产品主打应季和高性价比,通过直播展示,让顾客亲自见识花卉的良好品质,因此深受各地爱花人士欢迎。
走进卢艳芬家的花棚,就如同走进了花的海洋,蝴蝶兰、玫瑰、富贵子、仙客来、喜炮凤梨、杜鹃花、发财树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价格也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挑花眼”。
随着卢艳芬的直播,网上咨询、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一旁的工人们忙着打包、搬花、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卢艳芬经营花卉产业多年,过去的传统销售渠道,产品只能覆盖任丘市区,销量少,价格低,经营规模难以增长。
现在,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卢艳芬打开了新市场,产品除了销往任丘本地,还覆盖北京、雄安新区、廊坊、保定等地。电商直播等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当地鲜花产业面貌,同时带动花卉种植、快递配送,推动“花经济”快发展。
智能物联让劳动变轻松
如今,数字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市花卉产业。在献县一处智能温室内,智慧物联技术正帮助花农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轻松、快乐生产。
作为一名“90后”,张媛媛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人”,她边指导工人边说:“我们这是智能种植大棚,每栋大棚都是一个独立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内部分布各种温度、湿度感应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上传到管理中心,大家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掌握棚内环境变化情况,如温度升高,就可通过手机打开大棚顶端的自动化窗帘通风降温,湿度低时还可启动密布的数百个喷头喷水浇灌,因此管理起来很方便。”
传统的花卉种植劳动强度高,通风、降温、喷水……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但现在却是诗情画意。
每天早上,张媛媛只需来到种植数字管理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一个人就能远程管理数个现代化种植大棚。
“我们建设的智能种植大棚,目前主要种植非洲菊、康乃馨等品种,内部拥有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全部采用物联网技术,目前除了采收等少数工序外,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之前一个大棚需要10多人管理。现在坐在大屏幕前,动动手指就好了。”张媛媛注视着数字屏幕上的数据变化说道。
为了更好地发展花卉种植,基地开发了一套先进的智能物联系统,将各个大棚联成一个整体,棚内的数据每5秒采集一次,通过屏幕,可以实时看到各个大棚内湿度、温度、二氧化碳等数据的变化情况。
此外,系统会模拟花卉的自然生长环境,并根据大棚内环境变化,自动启动风扇、喷雾等设备,给大棚通风、降温、增湿,保证各种花卉在舒适环境中生长。
数字组培让优品快成长
说起数字技术对花卉产业的改变,沧州源海花卉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感慨良多。
进入花卉产业前,由于爱好兰花,张海结识了昆明等地的兰花种植好友。在与大家交流中,他敏锐地发现高品质的蝴蝶兰新品种培育大有可为。“当时,蝴蝶兰的鲜花种植在国内市场刚兴起,新品种培育更是无从谈起,大家要种高品质的蝴蝶兰只能从国外引种。”
发现新商机后,张海飞赴昆明、广州等地,向当地蝴蝶兰种植高手学习新品种的组培技术。
在初步掌握蝴蝶兰品种组培技术后,张海在广州创立了蝴蝶兰培育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培育高品质蝴蝶兰新品种,迅速打开国内市场,但漫长、复杂的组培过程,提起来就让张海头痛。
“为了加快优良品种的生产过程,我们正尝试通过数字技术快速缩短组培周期。”张海带领团队开始新的探索。
在良种组培中,一般采用低世代与高世代不同的激素浓度,获得不同的增殖倍数。经筛选,得出最佳激素配方;在生根培养中,得出最佳诱导激素浓度及最佳炼苗条件。
这其中,每一变量的改变,都将增加海量的匹配和筛选工作,工作周期长,工作量大,还需要扩大实验面积,常常让人望而却步。
通过生成式大模型,新一匹配数据的加入,可以快速形成相关样品数据,然后通过筛选,我们就能除去绝大多数不可行匹配样品,得到理论可行的新种苗方案。然后,新方案放入实验中进行验证栽培,就能在短期内得到想要的优良苗种。
“数字智能组培技术的应用,在快速缩短组培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成功概率,进一步优化了相关产出比,让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张海用数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