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智力)随着气温回升,我市冬小麦从南到北即将进入返青期,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日前,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会同省小麦产业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组织百余名农技人员深入吴桥、南皮、黄骅、海兴等地,开展苗情、墒情调查,现场指导农户因地因苗做好小麦春季管理,为今年小麦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据介绍,今年我市冬小麦越冬状况良好,无冻害死苗死蘖情况,小麦绿叶率高、冻害较轻,加之年初降雪增加了土壤墒情,更加有利于小麦返青及生长。但是,农技人员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地块存在秸秆还田质量差、镇压不实、土表裂缝等问题。
针对今年我市小麦越冬返青苗情长势和存在问题,市农业农村局提出了《沧州市2024年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分类施策,落实好镇压锄划、肥水调控、防病除草、防寒抗旱等春季田管措施,促弱、保壮、控旺,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沧州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潘秀芬提醒农民朋友,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应早谋划、早动手,因苗因地,分类施策,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做好早春镇压锄划。对裂缝大、坷垃多、土壤暄松的麦田,以及没有水浇条件的旱碱麦,在土壤化冻、墒情适宜时及时镇压;对群体过大、长势过旺、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控旺。镇压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注意土壤过湿不镇压,要在地表有2—3厘米干土层时再进行镇压;有霜冻麦田不镇压,拔节后麦田不镇压,以免伤苗死苗。划锄要和镇压相结合,先压后锄。
做好病虫草防控。麦田墒情充足,有利小麦生长,也有利于病害、草害等发生,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压低病虫基数,减轻春季危害。播种较晚冬前没有来得及进行化除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加强肥水运筹促弱控旺。早春时节是促弱控旺保苗健壮生长的关键时期,弱苗以促为主,温度回升后适时灌水施肥并进,并因苗施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旺苗以控为主,推迟春季肥水管理,在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壮苗麦田以稳健保壮为主,起身末至拔节初期追肥浇水。
关注天气变化防冻害。我市春季气温起伏不定,容易发生“倒春寒”,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对小麦拔节前的低温寒潮,在降温之前采取镇压、喷施调节剂等措施,提高防寒抗冻能力。一旦冻害发生,要及时追肥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