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1日
第06版:06

市特教学校启明班语文教师赵同悦自2018年任教以来,积极探索视障生教学新方法。她执教的课例《匆匆》入选教育部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特殊教育类)“部级精品课”——

她用朗读 带视障生“看”世界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激发主动性 打造“快乐课堂”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走进市特教学校启明班,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畔。学生们正在认真摸读着课文《社戏》。读到精彩之处,有的孩子脸上还露出浅浅笑意,沉浸在课文描述的美好情景里。

6年前,当赵同悦第一次登上这方讲台时,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远非如此。长期生活在没有光亮的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很敏感,性格大多沉默内向,缺乏自信。课上对老师的回应寥寥,即使没听懂也不敢承认。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赵同悦把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引入课堂。同时,在讲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识字时,对于“田”“火”等文字,赵同悦先用盲文笔扎出汉字的形状,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并展开想象:“田”字中的一横一竖,就像麦地里的地垄;“火”字就像堆在一起的木柴冒出点点火星。在学习《荔枝蜜》一课时,赵同悦还特意从网上买来蜜蜂模型,让每一个孩子细细抚摸,了解蜜蜂的特点。

在赵同悦的课堂上,学生们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有不同的想法或见解也可以大胆提出。在她的不断鼓励下,孩子们回答问题越来越踊跃,状态越来越自信,课堂气氛愈加活跃,语文课时常在师生们的欢笑声中结束,每个孩子都仍意犹未尽。

花式读课文 丰富情感体验

声音是视障生了解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于是,朗读就成了赵同悦课堂上的重头戏。

当发现孩子们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喜悦之情时,赵同悦就让大家先面无表情地读一遍,再将嘴角上扬、面带微笑地读一遍,其中的不同立见分晓。

在赏析重点句子时,赵同悦会找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同一句话。再让其他同学评价一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经过大家的点评和老师的分析,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朗读时应采用的情绪和语气很容易就被孩子们掌握了。

听读、跟读、摸读、分角色朗读、用不同的语气读……一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经典段落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就在花式朗读的过程中,悄然留在了记忆中,也让孩子们与作者有了更加深入的“共情”,丰富了情感体验。

创建艺术团 实现“声音梦想”

“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我们在红旗漫卷的西风中读繁荣昌盛的中国!”

去年5月,市特教学校创立“启明朗诵艺术团”,并在市图书馆举办“声音的力量”诗文朗诵会。启明班全体学生在现场深情朗诵《读中国》,声音洪亮、高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望着台上阳光自信的学生,赵同悦的眼睛湿润了。

2021年,一场秋天的约会让沧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与市特教学校结下一段美丽的师生情缘。每周三上午,全民阅读促进会的成员都会来到启明班,指导孩子们阅读、朗诵。大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赵同悦也时常在课上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

天然好听的音色加上刻苦努力的学习和训练,孩子们在艺术团里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他们通过朗读穿越古今,打开了心灵的大门,用心中的“眼睛”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更找到了表达的自信和乐趣。

2024-03-11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市特教学校启明班语文教师赵同悦自2018年任教以来,积极探索视障生教学新方法。她执教的课例《匆匆》入选教育部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特殊教育类)“部级精品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1628.html 1 她用朗读 带视障生“看”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