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第03版:03

任丘北丁坞村有支武术队

20年来义务为村里孩子开班教学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钟语微

前段时间,在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中,来自任丘市梁召镇的青年运动员张子涵,在套路项目中学组男子自选剑术比赛中以9.643分的成绩获得银牌。回顾他的武术道路,离不开北丁坞村的武术传承。在这个小村庄里,有支办了20年的武术队,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成立武术队

丰富孩子生活

“咱农村不像城里有那么多兴趣班,办起这个武术队就是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强身健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一招一式中学做人、学做事。”北丁坞村党支部书记郭和平说,村里办武术队的初衷就是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北丁坞村的武术历史悠久,以北方长拳见长,尤以五虎群梢子最为出名,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3年,北丁坞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北丁坞武术队,由村上的老人义务为村里的孩子教授武术。

武术队刚成立,很快就吸引了很多村里人报名加入,张子涵就是其中一员。“我是从7岁开始跟着村里的武术队学习的,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让我沉心静气,师父给我讲了许多武术启蒙知识,让我走上了专业道路。”张子涵说。

在武术队里,有很多和张子涵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大家经常在放学之后相约一起练武,从最开始只为强身健体,到现在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武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武术很辛苦,要有毅力和坚持下去的勇气。”张子涵说,练武时,教练对孩子们很有耐心,难度较大的动作,从不要求他们一次完成,但是一定不能半途而废。武术培养了孩子们许多好品质,这种品质的养成,也让孩子们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大为受益。

多方支持

不断壮大武术队伍

光阴似箭,20年一晃过去。这20年来,北丁坞武术队一直坚持义务教学,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为了让咱武术队的训练更加正规化,武术队需要采购刀枪剑戟等武术器材,这些都是通过大家的捐款购买的。”郭和平说。此外,还有许多本地和周边村的企业家,也都积极捐款。“我是从村里走出去的,以前在武术队里练过武,那种感情是割舍不断的。”企业家刘国琴说,让喜欢武术的孩子学下去,是村里人最大的愿望。

除了筹款资助外,村里会武术的老人们,还义务当起了教练。72岁的刘铁柱就是其中之一。他擅长八卦拳,从武术队建立之初到现在,始终坚持每周到武术队教学,从未间断。“村里有这么好的队伍,不能断了档,只要有人学,我就愿意倾囊相授。”刘铁柱说。

20年的时间,北丁坞武术队陆陆续续有10多位教练免费执教,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周边村的村民也慕名带孩子来这里习武。

教授武术20年

为村里娃

蹚开新出路

如今,武术已经不仅是村里人茶余饭后“自娱自乐”、锻炼身体的手段,也为孩子们成长提供了一条新出路。多年来,从北丁坞这个小村庄里走出去的武术人才不在少数。

村里许多年轻人因为武术而有了更好的发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任教的刘晰娟就是其中一位。她自幼习武,10岁入选沧州体育运动学校女子武术队,后来成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是武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走出了新路子。”刘晰娟说。

“自北丁坞武术队成立以来,全镇已有百余人受益。近些年,孩子们每年都会参加各级举办的武术比赛,场场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单是省级以上奖牌就捧回了50多枚。”郭和平说,接下来,武术队将优化管理体系,完善训练计划,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平台。

现在,村里新一代的武术传承人不断涌现出来,有的可以独当一面,已经能自己带徒弟。“老人们把武术传给了我们,我们也要继续传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能从中受益。”年轻教练刘红乐说。

2024-03-16 20年来义务为村里孩子开班教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1984.html 1 任丘北丁坞村有支武术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