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第03版:03

“做热爱的事,乐在其中”

——文艺摄影人边志明拍出舞台表演“精气神”

边志明的摄影作品

本报记者 孙 杰

在市群艺馆组织的各类演出中,总能看见一位摄影师忙碌的身影。不管整场节目时间多长,他始终保持专注的摄影状态,毫不懈怠,随时抢抓演员的精彩瞬间,他就是边志明——沧州摄影圈里的一位文艺摄影人。

其实,这位摄影师并非群艺馆工作人员,而是在机关单位的一位党群工作者。他受邀来拍照,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舞台表演的热爱。

一边排练,一边拍摄

边志明是个“文艺人”,不光喜欢还擅长多种文艺活动,这与他自小生活环境不无关系。幼儿时期村里文化氛围浓厚,他在小学时就跟着老师练武术、吹笛子、拉京二胡,还爱摆弄堂哥的相机……可以说,各类文艺活动和舞台表演充斥着他的童年。

后来去部队、考军校,性格外向的他尽情散发着文艺细胞,在军校当上了教歌员,指挥同学们唱歌、拉歌。

转业到地方单位不久,他就因表现突出担任了单位文艺小分队的骨干。每次有演出活动,领导都会请专业老师来编排,可日常练习还得靠大伙儿自己。他就带领文艺职工们一点点抠细节、练动作,争取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

同事们虽不是专业出身,可第一场演出反响很好,大伙成就感十足。但也有遗憾,因为整场活动的照片能选出有舞台感觉的很少。

从那时起,他就决定自己拍摄演出照片。他虽不敢自称多么专业,但至少有一些摄影基础。更重要的是,由于全程参与排练,他对每一个节目都了解,能清楚感知到舞台的语言和演员的情绪,及时抓取精彩瞬间,为大家留下美丽绽放的时刻。想到就做,他重新拿起了相机。

玩得开了,放不下了

重新玩摄影,相机成了他的“贴身物”。闲暇日外出,相机总不离身。

2013年“五一”,他到市人民公园练习拍照,当时公园广场上正举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展,他凑过去看热闹。一位影展负责人见他端着相机看得入神,便主动上前询问。二人一番畅聊后,这位长者热情邀请他加入老年摄影家协会。“我就是拍着玩,今年49岁也不够入会条件……”边志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这样稀里糊涂被“破格录取”了。

作为老摄协的年轻力量,他的作品颇受赏识并很快崭露头角,先后在各类摄影展中展出。2013年,他拍摄的社区文艺表演作品《新华新变化》,在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影展中获得三等奖。2015年,他又在团市委举办的主题影展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年,加入了沧州市摄影家协会。

“那些奖给了我很大鼓励,让我一时间劲头十足,拍得也更有兴趣了。”边志明说。

与此同时,他因工作调动有了更多的拍摄机会和任务。工作内外,他总是背着相机到处奔波,摄影俨然已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舞台拍摄,乐在其中

在自己拍摄的众多照片中,他最喜爱的还是舞台表演照。“在变幻莫测的灯光下捕捉演员的神态和动作,其实是很费快门和相机的,但能在理解舞台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与演员的共情,拍出有故事、有细节、有表现力的舞台照是一种享受。”边志明说,为了这种成就感,他有时简直有些“疯”。

一年夏天,运河区组织为期一周的“欢乐运河行”文艺巡演活动,他受邀参加拍摄。每天晚上,不管下班多累,距离多远,他都会骑电动车去活动现场拍摄。

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坚持“多拍少选”的原则,每场活动下来都会存下近千张照片。回到家后,他将每张照片放到电脑上筛选、后期加工。基本上每天选完片都已凌晨两三时。“就那样忙活了整整一周,我愣是没感觉到累。”边志明笑着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总说每场演出都是大家精心付出的呈现,多拍照片、拍好照片是对演员的尊重和鼓励,也是自己的责任。另外,相比视频,这些特写照片能清晰呈现出单一动作的准确度和舞台整齐度,可为今后节目排练提供借鉴和帮助,这一点,沧州市群星艺术团的演员们深有体会。

十年来,他拍了多少文艺演出照片已数不清了。不光拍的时候高兴,过后翻看也开心,都是美好回忆。边志明说,为热爱的事情坚持和付出,他乐在其中。

2024-03-16 ——文艺摄影人边志明拍出舞台表演“精气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1983.html 1 “做热爱的事,乐在其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