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恶作剧
“童心”换“同心”
相比一脸威严、高高在上的老师,学生更喜欢富有活力、能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频共振”的朋友型师长。
一次,崔洪玉带学生去春游。到了植物园,大家依然压抑着内心的情绪,排队安静前行。见孩子们拘谨放不开,崔洪玉灵机一动,决定打破僵局。只见她趁身旁两个同学不注意,迅速调换了他们的饼干和牛奶。两个人发现零食变了,既惊讶又摸不着头脑。班长张圆圆看到他俩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和你们开玩笑呢!”得知原委,周围的同学们也都笑起来,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拍照时,崔洪玉又是撩头发,又是叉腰,逗孩子们开心。渐渐地,学生们也放松下来,将手搭在崔洪玉肩上,一路同行,有说有笑。她带的一大包零食也很快被孩子们一扫而光。
就这样,崔洪玉用她的“童心”换取了孩子们的“同心”,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近融洽。
全班一齐心
落后变先进
崔洪玉曾中途接管过一个班。在以往的班务检查中,这个班样样落后,拖了整个年级的后腿。于是,她决定从纪律和卫生入手,改变现状。
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说,单纯要求他们上课前安静下来收效甚微。为此,崔洪玉明确规定上课前两分钟由课代表带领全班齐读课本,上什么课就读什么书,直到任课老师走进教室。形式上确定了,做的事情具体了,学生不再浮躁,学习的氛围也就有了。
当时班里还是水泥地,一天不拖地再扫就飞尘满屋,而且孩子们随地乱扔废纸,教室很难保持整洁。“教室里尘土飞扬,你们是最大的受害者,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你们每天都衣冠整齐,可脚下却堆满废纸,这就犹如一个甜苹果放在了垃圾堆旁,不会有人在意它甜不甜,只会在意它干净不干净。”崔洪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短短两句话,却说到了孩子们心坎上。从此,教室的卫生从值日生敷衍了事变为人人自觉自愿去保持,任课老师都说走进班里非常舒心。
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班后来在班务评比中不仅摆脱了落后,而且在纪律方面还被评为“星级班级”。
养成健全人格
做真实的自己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独立人格的萌芽期,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促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崔洪玉记得有一届班里有几个活跃分子,课上课下都很积极,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班里还有一个女生,品学兼优,非常自律,然而她没看到自己的优点,一心想要变成那几个同学的样子。有一天,崔洪玉找她聊天,刚问“最近怎么不开心了?”没想到,女孩儿竟然哭了起来,“我知道大家都喜欢他们那样的人。我学他们说话、学他们做事,可我学得太累了。我为什么不是他们那样的性格呢?”
崔洪玉听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大家在一起相处更看重才华和品德,而且班里同学都喜欢她,老师也非常看重她。这些话虽然暂时缓解了女孩儿苦闷的情绪,但心中的困顿怎是三言两语就能消除的?
为此,崔洪玉又私下做了个小调查,同学们都觉得她各方面很优秀,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于是,崔洪玉就组织开展了一次以榜样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的一致推举为女孩儿增添了不少自信,也让她明白了,做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
母亲般关怀
成就孩子未来
有一年教师节,崔洪玉收到一封特别的来信。信中写道:“遇见您是我最大的幸运。是您教会了我爱与责任……”
来信的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曾经调皮多动、惹事不断的男孩儿。崔洪玉没有放弃,不厌其烦地教导他。男孩儿缺少母爱,崔洪玉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除了和风细雨般的教化,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抱怨,有时还唠叨几句,让孩子感到这就是母亲的常态。崔洪玉隔三岔五就去他家家访,帮孩子置备生活用品。只要有时间,崔洪玉就把男孩儿叫到家中给他做好吃的,让他感受家的温暖。发现这个孩子在写作方面有潜质,崔洪玉还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
她把教师的威严和母亲的慈爱都给予了这个孩子,引领他走上了人生正轨。后来,这个男孩儿考上了石家庄的一所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