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1日
第04版:04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南开大学3#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车间与信诺立兴(沧州渤海新区)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中试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基地与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北京龙基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中试合作协议,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地在3年项目建设实施周期内,预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

中试熟化基地是我市构建“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与京津累计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金额超9亿元;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33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80亿元。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对接雄安创新载体建设,出台《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沧州区域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积极扶持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引导创新主体对接雄安科技、产业资源,引入京津雄科技资源、转化科研成果,对产学研合作转化落地、产业化科研成果给予支持,激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经济实体等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合作。

去年以来,全市收集整理中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200余项,吸纳京津技术合同超31.82亿元。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等京津高校院所举行产学研对接活动13场,组织技术合同、技术人才业务培训会5次、150余人次。

优化环境,推进沧雄联动发展

雄安新区的设立,开启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实现沧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先后制定了《借助雄安新区发展机遇,加快沧州市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发展的指导意见》《沧州市参与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持续抓好雄安新区周边土地、人口、项目管控,协同推进雄安生态林带建设,不断强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做好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印发《沧州市2023年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工作》,持续提升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省考小白河后赵各庄西桥、任文干渠阎家坞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省定要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白洋淀流域内三县(市)(河间市、任丘市、肃宁县)已治理完成36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水体无返黑返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白洋淀流域内8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同时,不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大力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跨区域联合处置,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5,同比上升10.21%。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不断加快推进黄骅港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提升港口通关能力、货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积极融入雄安新区综合立体对外交通系统,织密对接雄安新区交通网络。津石、京德高速建成通车,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沧州段)、津潍高铁、雄商高铁已全面开工建设;省道327(新区至文安段)廊沧界至沧雄界段工程已开工建设;国道106(新区东环)廊沧界至石门桥段改建工程正在开展支持性文件办理工作;曲港高速公路肃宁互通至京台高速段已开工建设,京台高速至黄骅港段正在编写《特许经营方案》。我市与雄安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乘着协同发展的春风,勤劳智慧的沧州儿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在服务对接雄安新区的舞台上,共同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琴弦,奏响更加慷慨激昂的发展乐章。

2024-04-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3823.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