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说话做事都按一家人来。”“自从我嫁过来,我婆婆对我就像亲闺女一样……”近日,盐山县边务镇东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互夸会”,婆婆、儿媳畅所欲言,表达心中对彼此的感激。
婆婆几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不求回报;儿媳妇照顾公婆、尊老爱幼,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件件暖心事儿,如涓涓细流淌过心田,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据了解,东王庄村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并组织开展互夸活动,分享形成和谐家庭关系、打造文明家庭的秘诀,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形成尊老敬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文明风尚。
在边务镇吕龙潭村,婆媳、邻里互夸活动同样让人倍感温暖。活动中,村内3对好婆媳、1对好邻里向大伙儿分享家庭和睦的秘诀。
平时不善表达的婆婆和儿媳妇们借着这次活动,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的儿媳妇对我特别好,我生病做手术,她寸步不离地照顾我。”“自从我嫁过来,我婆婆对我就像亲闺女一样,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留给我。”“自从儿媳妇嫁进我家,我自己再没买过衣服,都是她给我买的。”……互夸现场溢满温情,没有豪言壮语,朴实无华的感谢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心。
婆媳、邻里互夸会,是边务镇不懈推进移风易俗、浓厚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边务镇连续开展道德评议会,以“互夸会”为载体,积极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参与“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及时发现好典型、总结好经验、宣传好事迹。
在边务镇,每个村的醒目位置都有一面“夸夸墙”,张贴村里移风易俗、孝老敬亲的好人好事,大大激发了村民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夸夸墙,夸夸强”的良好氛围,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与此同时,借助积分制体系深化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打造积分制爱心商圈,在移风易俗积分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充分激发村民自主践行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经过道德评议会评定的典型代表,能获得相应积分,并凭借积分到加入积分制爱心商圈的商店里兑换所需物品。通过以“德”换“得”,兑出了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