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领导包联、专班推进、现场办公、一线协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1
打造新能源产业新地标
打地坪、外墙施工、喷防火涂料、焊接钢梁……
近日,位于沧东经济开发区的远景动力沧州智能零碳电池制造基地一派繁忙,3个标段的施工有序进行。这背后,是相关职能部门全力的服务保障。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远景动力致力于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在全球设有13大生产基地,已经为59个国家的100多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产品。
作为远景动力的第4个国内电池制造基地,沧州基地生产的产品,将集成采用公司的快速充电、长续航、长寿命、抗低温、高安全性以及多元化产品封装等技术,直供世界汽车产业头部企业。
在汽车用电池生产环节中,做好湿度和洁净度控制,是保证电池高品质的重要前提。在湿度控制方面,同行业的同类车间一般将结露点控制在-20℃,沧州基地的标准是-40℃;洁净度控制方面,同类车间颗粒物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空气中含30万个就可达标,沧州基地需整体控制在10万级,局部甚至达到万级。
远景动力沧州智能零碳电池制造基地总规划产能30吉瓦时(1吉瓦时=100万千瓦时),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等电池核心产业链环节,将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云中心等共32个单体。预计7月底首批电池将进行试生产。
2
齐全生产要素引凤来仪
近日,位于沧东经济开发区的江苏芯安多功能复合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多座厂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进行厂房外部装修。
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40条复合新材料杆塔生产线、3套集风罩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投产达效。
临近港口的区位优势,加上高端的生活配套以及齐全的生产要素,还拥有远景科技等众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这些巨大的发展潜力,都成为公司落户沧州的重要理由。
为加快推进江苏芯安多功能复合新材料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沧东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靠前服务,建立项目全周期闭环服务机制,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据了解,这一项目占地约475亩,建设年产60万米复合新材料电力杆塔和辅材生产线,可装配微风发电机组2万台,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投用后生产的新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环保,属于纤维行业中竞争力强的新材料产业。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项目推进专项机制,强化领导包联,深化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年度目标、一名包联领导、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工期计划、一抓到底“六个一”机制。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督导,按照谋划项目看储备、计划新开项目看入统、在建项目看进展、开工项目看效果开展“回头看”,逐项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有效措施,切实加快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3
“油头”到“化尾”的必然选择
项目投产后,每输出一元钱的原油成品可以带动下游十几元钱芳烃、沥青等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这是澳凯石化高端复合材料综合体项目将为沧州带来的前景。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澳凯石化高端复合材料综合体的项目正加快推进,4个直径94米、高24米的原油储存罐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原油储存罐,容量达到15万立方米。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计划2025年11月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千亿元。
项目主要生产高端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电极材料等产品,建成后,将打通全流程产业链条,推动企业由石油加工向化工新材料生产转型升级。
纵观鑫海控股的产品构成,当前汽柴油、航空煤油等“油头”部分占到公司主营收入的七八成。因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从附加值较低的成品油向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转变,从“油头”向“化尾”的“向上”突围,成为公司的必然选择。
不仅是石化产业,近年来,我市依托黄骅港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水淡化、海洋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港口布局不断优化,努力打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四链”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