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涛 吴相艳
1990年夏,袁振强封存起陪伴三年的初中课本,到五保户屈大爷家道了个别,怀揣沧县南堤村这部贫穷的“书”,去沧州打工了。屈大爷那个密布榆树的深宅大院,便成了“贫穷南堤”这部“书”的封底。大院东南角那3间影影绰绰的小土房,以及3800位南堤人的贫穷故事,深深被袁振强写进这部书里。
开始,袁振强跟着别人的工程队,维修下水道、厕所等。不久,袁振强买了一辆212吉普车。村里人接亲、串门、进城的,只要有求于他,他有空就亲自去,没空就派人去。经过几年打拼,渐渐地,袁振强有了自己的工程队,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为沧县知名度很高的能人。当时,县乡干部曾多次向袁振强提出,希望“能人治村”,动员他回村任职。但一想到南堤复杂的村情,他只能婉言拒绝。不是不想干,是怕得不到全村人的信任,没法干。他何尝不希望能带领全村人一起过上好日子?
终于,2008年,袁振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带着全体村民对他的信任,他毅然回到南堤村,决心改变全村的面貌。
一
南堤村,曾经是古黄河故道大堤南侧的一片低洼地。现在,沧浪渠、余庆屯干渠绕村而过。南堤村,地处沧县、青县、黄骅三县(市)交界地,有耕地11000亩。南堤村人多、姓杂,矛盾多。全村连个正道都没有,就一条出村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有一句笑谈形象地勾勒出南堤村的情况:“小偷不进南堤村,因为进不来,跑不了。”
然而面对复杂的村情,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服众?如何才能让南堤村稳下来?袁振强认为:“我不能陷入矛盾纠纷之中,否则无法自拔。”他决定:少说多做,先干起来,先从最薄弱的基础设施干起。
袁振强捐出10万元,又通过村民自筹和上级奖补,凑够75万元。他率领村干部带头出义务工,脏活、累活抢在前,把3.5公里的进村路铺上了水泥面,修建大型健身广场,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喜上眉梢。
修完路,袁振强召开了第一个村班子会议,定下工作基调:省钱、挣钱。
省钱,貌似容易,推动起来阻力不小。红白理事会在争议中成立了,袁振强通过大喇叭广播,公开了白事费用标准:取消铜锣开道、取消舞狮子、取消艺术团演出,席标不超180元,烟不超每盒5元,不准摆酒。相比以往的标准,一桩白事办下来,主家能省3万元。这在农村,是笔不小的开销。
“老少爷们儿都是懂理儿的,谁家孝顺不孝顺,不在这,平时做得好坏,咱们老的少的都看得见,趁老人活着的时候,把老人伺候好了比啥都强!”袁振强把大喇叭当成宣传阵地,这些广而告之的实在话,让人心服帖,节俭之风逐渐形成。
省钱,有阻力,但受欢迎;挣钱,受欢迎,钱从哪来,却着实是件费思量的事。村上有一些人盖了厂房、办了企业,规模都不尽如人意。2015年,看着祖祖辈辈刨食的土地,袁振强再次把致富的种子抛撒在泥土里,确定了办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让干企业的专心干企业,让打工的放心去打工,让种地的安心种好地。朴素的想法,实施起来,难度巨大。
首先资金从哪里来?去山东寿光考察一圈下来,看人家一个大棚就需要一二百万元,一半人都泄了气。
“咱们只要肯想肯干,就没有想不出来的法儿,没有干不成的事!”袁振强发挥善做思想工作的强项,联系了20多个企业家,最终党员带头,说服7家入股,共筹集启动资金500万元,建立了“股东持资金入股、村委会持土地入股、百姓自愿入股”的合作模式。
这样一来,沧县第一家集体性质的春润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诞生。
对于这个合作社,袁振强的“野心”很大,他要把农民、工人、商人的活儿都干了。
二
这个“野心”缘于“贫穷南堤”这部“书”的封底。
那是袁振强率领村干部修进村路时,五保户屈大爷故去了。袁振强料理完老人后事,发现养牛的西屋里,墙上有许多木橛子,挂着高粱穗、玉米棒子、谷子穗等。再看窗台等角角落落,到处是装黄豆、绿豆、甜瓜、白芝麻等的小瓶小罐。袁振强仔细地看,激动得热泪滂沱:“这都是如今很难找到的老种子呀,是神农氏传下来的能量源。”
袁振强仔仔细细地将这些老种子收集好,并保存起来。也正是这些老种子,几年后派上了大用场。袁振强在合作社建了展陈室,摆放上这些“鸡跳脚”玉米、“黑帽白”高粱、旱小麦、爬豆以及谷子、“花三白”甜瓜、白芝麻等老种子。袁振强现在已经收集和保存了40多个适合种植的老品种。袁振强说:“老品种是新品种的基因来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很可能导致许多珍贵的杂粮作物消失。”
正是这些老种子,勾出了一句农村老话,“饿死爷娘,留住种粮”。也就是说,农民宁愿饿死,也不吃种子粮。时代大潮逐渐淘汰了传统的种子粮。每到种植季农民就去买种子,买来的玉米种子,亩产大约1000公斤,老种子亩产也就几百斤,产量差距非常大。所以,现在农民都不留老种子了,年年去买杂交技术育成的新品种。
袁振强担忧的是,杂交技术育成的新品种,虽然具有产量高、口感好、生长期适中等优势,但只能种植一年,无法留种供来年再种。想起这些,让人后怕。
除旱地播种外,袁振强把目光盯上了日夜奔流的沧浪渠、余庆屯干渠。
周围乡镇的雨水在此汇集。有水,为什么不可以种水稻?
去天津等地学习考察后,说干就干。第一年,试种200亩,不仅水稻丰收,自然放养的螃蟹达到亩产40公斤;第二年迅速扩产,又大获成功。前景如此喜人,合作社骨干们信心大增;第三年,积极流转土地1800亩,期待大干一场。没想到,稻苗刚栽下不久,遇到倒春寒,天寒、风大、浪急,苗倒。这一年,盛满绚丽梦想的稻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枯萎一地,损失达180万元。
千百年来,农业致富,谈何容易!有打退堂鼓的,有怨天尤人的,一时间,刚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动摇。
这条路还要走下去吗?袁振强再次发挥党员先锋队的领头雁作用:“书记领着干,村支部带头干,百姓就会选择相信!”同时,吸取失败的教训,只凭一腔热情显然不行,要坚定走好科技兴农之路。在与河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取得进一步合作之后,2023年的春天,他们让自己精心“酝酿”的希望之种,终于在秋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成熟的稻穗翻涌金浪的那一刻,袁振强和他所带领的党支部,再一次在村民心中种下一粒安居的种子。
三
“贫穷南堤”这部“书”的封底,被袁振强反转为“美丽南堤”新“书”的封面。
100万公斤富硒水稻喜入粮仓。南堤村“粮食银行”里稻谷成山,麦涌金浪,百姓过日子的底气十足,心里就有了沉甸甸的希望。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袁振强注册了“春酝”商标。玉米冲调粉、旱碱麦速食粥、旱碱麦香礼面、蟹田稻等。春润合作社旗下,主打药食同源的“春酝”系列深加工农产品陆续亮相。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起拥有打晒场、粮食仓库、实验室、化验室、玉米碴(面)加工设备、石磨面粉机、农机具库、烘干塔等设施齐全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双重销售,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稳定了,袁振强和他们的春润合作社在几年探索实践中也多了一份沉稳。根据大环境,及时调整了平稳发展思路,让村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守在家门口过上安稳日子。
春润合作社里,各种荣誉匾牌挂满了展厅。国家级合作社、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承载着一段艰辛的奋斗史。2024年,袁振强获评“沧州好人”,聚光灯闪过黝黑的脸庞,眉宇间的思考似乎从未停歇。谋划中的“沐南农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果蔬采摘、康养保健为一体,建成后那将是一片“水上有稻田、水中有鱼蟹、水旁有花园”的农业乐园。
北国四月,万物清明。新翻的土地胸膛坦荡,匀整呼吸。袁振强每天走在广袤的土地上,说起南堤村未来发展规划,春光满目,滔滔不绝:
“这里要建起农耕文化长廊,展示历朝历代的农耕文化,让来研学的孩子们融入大自然,充分了解农耕文明。
“这里是烧烤休闲区,来休闲消夏的人自己抓螃蟹,采玫瑰花,有更好的度假体验。
“这里是4000亩旱碱麦种植区。我们自己加工的旱碱面没有任何添加剂,吃一口,麦香满口,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今年的水稻还要种3000亩,立体种植、绿色环保,稻花开的时候,走在这里,空气都是香的。
“今年,我们要积极扩展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既获得科技支持,也让我们的粮食端上学生、军人的餐桌。”
春风徐徐,梨花浅浅,沧浪渠微波粼粼,为灌溉稻田做最后的热身。大地空旷,平畴千里,在袁振强的规划蓝图中,春种秋收,南堤村已然一片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