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在静处,没任何声音,是不是也会百无聊赖?会不会自然而然想起某一首歌,并不觉地哼唱起来,觉得和眼前的景象很相宜?
歌曲的节奏感和代入感都是最强的。它是词作者和曲作者再现某种场景,或某种感觉而达成的共鸣。人与人的共鸣,很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鸣。歌曲就是这样,是一种设定好的、可以使人获得某种心情的声音。
人间多么需要这些真正可以安慰心灵的声音啊!
但面临人生的种种考验,我们的心情总是起起伏伏。慌忙间,哪还有聆听音乐的雅致?更多时候,听到的是杂乱无序的声音,且在这个过程中,身心常遭受到不被觉察的微创。
声音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且杂乱无序的声音又实在无法避免。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种可以在杂乱的声音中,体会韵律美的本领。其实,你若仔细地分辨,在这些杂乱的声音里也可能包含着某段阳春白雪呢!
譬如,我此刻听到的楼道里清洁阿姨冲洗拖把的声音——水从水龙头里放出,很多滴,无数滴,都在同一种压力下受到同样的推力,做同一种动作,手拉着手前赴后继,击打到水池壁和拖把上,哗啦、哗啦。然后是清洁阿姨揉动拖把的声音,哗、哗、哗,很有顿挫感和节奏感。整体听下来,很像是主歌与副歌,共同组成以水为题的一首短歌。这岂非生活中一种绝妙的意境?
其实,杂乱的声音若仔细分辨,也能发现其中很有意思的含义。又譬如机械加工厂里的声音:焊工刺啦、刺啦闪着火花,管工叮叮当当矫正位置……我就曾在这样的车间里来往穿梭。安全帽和工服沾满油渍,汗水贴着额头鬓角流下,痒痒的,像小虫在爬……身心本已很劳累了,偏在某个时刻听了这样的声音,觉得很暖心、很受鼓舞。说不出原因,只是脚步又开始跟着叮叮当当的声音铿锵地迈进,砂纸又开始跟着电焊刺啦、刺啦的声音起劲地磨擦,就像是听到了振奋人心的乐章。
而事实上,不仅是振奋人心,若再配上眼见的那些场景,分明又可感受到一种精神。在我工作的车间里,那些长年坚守在生产一线的老同志,总是聚精会神运用他们早已娴熟的技术。偶尔也会亲自挥舞大锤。加上他们的呼和,轰隆、轰隆,像雷鸣,又像战鼓,常让我联想到故事里拉船的纤夫,并体会到壮志豪情,觉得自己从事的真是一种很高尚且很有风骨的职业。
这就是我曾在一些杂乱的声音里获取的营养。
生活中蕴含营养的杂乱的声音还有很多,它们像是无边无际的杂草,无法除尽,春风吹又生。让你感到不适,但关键时刻又没准可以当成草药帮助治病。当然,杂乱的声音不一定都存在韵律美,但杂乱的声音里的确可能存在某种含义,若能被敏锐地提取出来,则更容易在恶劣的环境中养心怡情获得生存营养。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苦中作乐的优良传统,这也算生存的一种方式吧。
人的一生中,奋力拼搏时总怕苦追不上,百无聊赖时又觉得太过漫长。各种各样的声音陪伴着我们。生活中的声音就像生活中的路,其实无章可循,这就需要我们也成为词作者和曲作者去耐心地体味。其实,那些不经意出现的声音,又何尝不是造物主暗地里用心良苦的杰作呢?它让你恰在某时某刻某种心绪下就能听到某种声音,从而形成作家诗人的灵感喷涌,形成音乐家画家的缤纷热情,或使忧闷者幡然猛醒,或使轻浮者凝结深重……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会声音即是重视过程、不问结果,是真正享受时间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