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第02版:02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专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斩断灰色利益链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对外发布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盘点过去一年的典型消费舆情事件,28.5%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近年来,不合理低价游一直是旅游管理部门重拳整治的对象,但旅游市场上不合理低价游仍屡禁不止。不合理低价游都有哪些坑?如何根治这一乱象?《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低价团实为购物游

实际花销远超团费

“原价五天四晚1000元一人,现预订报名享受文旅半价出游补贴,两人同行一人免单,优惠后的价格为双人5天4晚1000元,贵阳24小时全天候接飞机/高铁/火车,包含费用明细:景区门票,酒店,用餐,24小时接送站,保险,导游,旅游用车,全部包含在内。”

杨先生今年4月初在手机上刷到这条广告时,瞬间被吸引,当即和好友一起报了名。

到达目的地后,旅游大巴车停在集合地点,杨先生和其他游客陆续上车。刚坐下,导游让每人交100元保险费,说是目的地景区强制规定交纳。杨先生提出异议,称当初报名时确认1000元价格里包括保险费。导游说路上的保险费包括在内,景区内的保险费需要另交。

“如果有一名游客不交,大巴车就不开。”无奈之下,杨先生和好友交了200元保险费,“但直到旅程结束,我们也没看到保险单”。

大巴车到达第一个景区后,导游又让游客每人交140元,说是景区内部的电瓶车等交通费用……

杨先生向记者回忆说,在接下来的4天里,导游每天都带着游客去购物店,话里话外都在给游客洗脑和进行道德绑架,比如说“这么便宜的团,我们都亏本做,你们好歹支持一下”。更夸张的是,导游还带游客去听了一个两小时的购物讲座,介绍如何辨别真假翡翠等,不听完不让走。

“在导游的推荐下,有游客花费七八千元购买商品,但后来发现,导游带我们去的购物商店竟然是已经被曝光过的假玉器店、假药材店。”杨先生说。

存在灰色利益链条

借助平台快速蔓延

实际上,对于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一直在进行治理。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就出台《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其中提到:所谓不合理低价,是指背离价值规律,低于经营成本,以不实价格招揽游客,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以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比如,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的等。

不合理低价游存在多年,为何难以根治?

多位旅游博主认为,一方面,不合理低价游涉及的旅游主体多,游客维权困难;另一方面,即便维权成功,组团社或地接社受到处罚,违法成本也非常低。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看来,各级文旅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对违规旅行社进行了整顿和治理,但行业灰色利益链一直存在,只要不斩断这条利益链,低价游乱象就不会消失。

据旅游行业人士分析,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不合理低价游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平台的推广机制变相为不合理低价游拓宽了渠道,平台一旦和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就会通过寻找客户获得提成,导致不合理低价游快速蔓延。此外,个别地方监管部门还没有织密监督网,甚至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纵容了违法经营主体的存在。

平台负起监管责任

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不合理低价游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是否应直接叫停?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文化与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丽红介绍说,对于不合理低价游,国家层面已有法律规范进行规制。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在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张婧看来,取消不合理低价游或者设置最低成团金额是一种可行方案,但具体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对于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疑似不合理低价游商品宣传,平台是否应负起相关责任?

张婧认为,在监管责任方面,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平台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存在监管责任。平台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对旅行社提交的低价游商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其价格合理、服务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平台还应当积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对违反规定的旅行社进行处罚,包括下架商品、限制推广,甚至终止合作等。同时,平台还应该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

如何才能根治不合理低价游乱象?

齐晓波建议,必须加大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只有犯错成本足够高,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比如一经发现或投诉证实就进行顶格处罚、停业整顿,并且处理及时、问题不过夜。

马丽红说,不合理低价游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纠正。要通过各种方式提示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报名参加不正规的旅行社组织的活动。消费者出游应改变单纯比价理念,理性消费,尽量选择正规旅行社,核查其资质,签订正式合同,仔细阅读行程安排,避免落入低价游陷阱。

据《法治日报》

2024-04-27 专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斩断灰色利益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6276.html 1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