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开栏的话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黄骅港规划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沧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沧州市委带领全市730万人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转化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日起,《沧州日报》推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栏目,展现全市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的奋进姿态,反映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答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春夏之交的五月,行走在渤海之滨,大型桥吊并排耸立在码头前沿,伸出拥抱海洋的巨臂,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停靠。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情况。他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这为我市加快黄骅港规划建设,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抓手,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内外贸航线拓展及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建设上跑出“加速度”。
机制体制创新持续深化
4月20日,经海关验放后,10049吨棕榈仁粕进入沧州黄骅港综保建设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成为黄骅港保税仓库首单进仓业务,标志着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
保税仓库有着外贸“宝库”之称,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环节成本、带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自项目启动以来,各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攻坚,积极跟进各环节进展,确保了黄骅港保税仓库如期投运。
这是我市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的生动写照。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实现首航,30万吨原油码头用海确权已批准备案,开通至阿根廷、广州等5条内外贸航线,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设立……回望一年来,作为沧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黄骅港可谓喜事连连、热度满满。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
4月12日,市委书记康彦民又一次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逐项调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与参会企业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梳理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办结时限,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是我市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围绕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标,这一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港口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提速提效。
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涉及方方面面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专门机制,围绕“我们有什么、到底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聚焦港口功能不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持续用力、逐项攻坚,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桎梏,全力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各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分工、健全机制,聚焦任务目标,以更强的活力、更顺的流程、更高的效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渤海之滨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一年来,我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专业码头项目,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3#、4#散杂货码头投入运营,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成功首航,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首个铁路中心站建成投用,13.8公里的液化管廊、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建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有力推进,“公铁港”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备。
“作为黄骅港‘地主港’管理模式实施主体,沧州港务集团正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辉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黄骅港到2035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
物流畅通生机勃发
港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全国港口及航道布局规划》,黄骅港由地区性重要港口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进入国家沿海港口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第一梯队。与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遥相呼应,沧州的沿海效应进一步显现、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4月3日,由加拿大温哥华港装船7.43万吨石油焦的“阿多尼斯”号轮船,顺利靠泊黄骅港河钢码头3号泊位。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