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第3R版:

让盐碱荒地变成“丰产田”

——访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

专业人员正在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殷 实 摄

在黄骅面花非遗工坊,村民展示相关产品。 殷 实 摄

麦田里建起全天候远程监测设备。 殷 实 摄

农技人员检查小麦病虫害防治情况。 殷 实 摄

本报记者 邢 程

又是一年农忙时,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海兴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正在观察麦苗长势,记录相关数据。

“这里种的多是‘小偃155’,虽然受去年天气原因影响,冬小麦比往年晚播了一个月,但预计收成会和往年差不多。”说着,郭凯随手捏起一块土放到嘴里,用最简单的“土方法”检测土壤盐碱化程度。

在盐碱地上播种丰收希望,是郭凯的一大心愿。“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沧州视察,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看旱碱麦种植情况,我有幸当面作了汇报。这一年,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加紧开展各项研究,立志要把这片盐碱地变良田。”

郭凯说,海兴县紧邻渤海,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地下浅层咸水分布广,实现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咸水资源科学利用的课题。

这些年,他和其他科研团队成员试验发现,这里的苦咸水不能灌溉庄稼,但可以利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改良盐碱地,实现“以盐治盐”。

去年冬天,海兴县气温降至-10℃左右时,郭凯等科研人员抽取了地下咸水灌溉到重度盐碱地上,这些水在地表结成冰层。今年开春,随着气温升高,高浓度结冰咸水率先融化下渗,带走耕地大量盐分,最后融化的微咸水和淡水再渗透洗盐,从而实现盐碱地耕层脱盐的效果。

土地盐度降下来,效果还要保持住。他们在实验基地展开了耕层微域控盐新技术研究。所谓耕层微域控盐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耕层为核心,在耕层土壤培肥的基础上,通过在地表覆盖、耕层下方铺设秸秆隔层等方式,以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郭凯形象地比喻说:“这就相当于把耕层变成‘夹心饼干’,既可以改善土壤盐碱度,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片片的盐碱地都会因这些新技术破‘碱’重生,让盐碱荒地变成丰产田。”

“一年来,我们不仅积极优化盐碱地培肥节水调控,也加强筛选适宜重度盐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饲草作物、耐盐绿化植物等。”郭凯说,经过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多重试验,目前,海兴重度盐碱地已可用于棉花、油葵、甜高粱、甜菜、芦笋、秋葵、枸杞、白蜡、玫瑰、柽柳等多种耐盐作物的种植。

同时,郭凯还和研发团队一起,积极探索“农机+农艺”技术在高效耕层控盐中的应用。“试验、研发新技术任重而道远,只有将这些技术真正应用到耕地上,才能给粮食生产和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郭凯说道。

2024-05-11 ——访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520.html 1 让盐碱荒地变成“丰产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