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第3R版:

“现在大伙干劲儿更足了”

——访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

本报记者 孙 杰

当下,正值小麦生长的关键期,每天一早,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都要去地里看看庄稼,这已经成为习惯。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刘玉锁至今牢记在心。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粮食生产,心里惦记着咱农民,关心着咱农民的生活!”他说。

刘玉锁介绍,仙庄片区约有7600亩旱碱麦,其中后仙庄村占到3800余亩。以前农民靠天吃饭,小麦亩产低。如今,通过改良盐碱地,种植新品种,亩产能达到200公斤到300公斤。

“想要粮食增产,当务之急就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刘玉锁说,今年以来,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他们正努力把村里的粮田打造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目前,田间土地硬化,排盐沟的新建、扩建、整修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刘玉锁指着地头上几台设备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新建的一座农田“四情”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虫情、墒情、苗情、灾情,为旱碱麦稳产又加了一道 ‘保险’。”

为了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后仙庄村“两委”正积极和市供销社联系合作,鼓励村民将闲散土地托管出去。村民不仅可外出打工,还能直接享受土地补贴。

不仅如此,村里还不断围绕旱碱麦做文章。现在村里建起了黄骅面花非遗工坊,向来此参观的游客和企业宣传推介当地人用旱碱麦加工而成的面花制品,提升旱碱麦产品品牌价值,希望通过“一粒麦振兴一个产业”。

刘玉锁说:“现在,村子越来越美,大家日子也越过越好,干劲儿更足了。”

2024-05-11 ——访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525.html 1 “现在大伙干劲儿更足了” /enpproperty-->